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湖南石化

>

正文
产业聚焦①|3个关键词,读懂岳阳第“1”产业→
发布时间:2024-06-25 17:37: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磊 彭展 何洁

全媒体记者 周磊 通讯员 彭展 何洁

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绿水青山间,一座石化产业城岿然耸立。

作为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石化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基石,对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千年古城岳阳,湖南石化等央企雄踞,主要化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石化产业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省60%和70%。

在岳阳“1+3+X”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现代石化被定位为1大支柱产业。岳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造提升现代石化传统产业,推动现代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龙头引领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新区现场,一片繁忙。5月底,该项目酯化法环己酮装置B线一次开车成功。

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建的己内酰胺、聚酰胺、双氧水等10多套主装置均实现双线满负荷生产运行,日产己内酰胺、聚酰胺切片、双氧水、环己酮、精乙醇、硫酸铵、发烟硫酸、液氨、氢气等20多种产品超过1万吨。

己内酰胺是列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示范工程,更是岳阳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有效实践。

石化产业是岳阳首个千亿产业,也是该市支柱产业。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三线”建设推进,长岭炼化、岳化总厂选址岳阳建设发展。

历经半个世纪,“两厂”已形成己内酰胺-聚酰胺、弹性体、环氧树脂、环氧丙烷等特色产业链,己内酰胺和环己酮生产能力雄居行业首位,环氧环己烷、炼油催化剂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超70%、33%。

为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与中国石化深化战略合作,“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力推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一体化改革,合并组建湖南石化。

今年1月,湖南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岳阳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5月16日,湖南石化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部揭牌成立,标志着项目正式转入实战阶段。目前,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场地平整施工。

“四大特色化工产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料需从外部采购。我们每年采购丙烯、丁二烯等各种原料超170万吨,物流成本投入数亿元,还要承担化工原料运输的安全风险。”湖南石化乙烯项目部设计技术部负责人陈胜说,新建的乙烯项目可以有效解决相关原料需求。

按照规划,岳阳乙烯项目生产的乙烯将作为原材料,全部就地转化,主要承接地为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届时,岳阳本地化工产业链所需的丁二烯、丙烯等每年170万吨原材料可就地解决。

携手共建“超级项目”,是中国石化与湖南大手笔战略合作。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税收过百亿元,拉动1500亿元以上投资,推动湖南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借力龙头项目引领,预计到2035年,岳阳现代石化产业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

链式发展

随着投资153.5亿元的己内酰胺项目竣工投产、投资356.8亿元的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岳阳现代石化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如何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岳阳一直在探索。

放眼长远,该市重点围绕己内酰胺、炼化一体化及下游产业发展和配套项目,打造“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全产业链,拉动临湘工业园区化工产业、湖南城陵矶新港区橡胶产业、汨罗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产业、湘阴新能源产业等同步发展。

在湖南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5万吨尼龙6聚合项目现场,施工团队抢抓晴好天气,全力以赴推动建设。

“从浙江到岳阳云溪投资,是被己内酰胺、乙烯大项目吸引来的。”岳化新材料董事长张丽芬说,把公司建在云溪,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通过管道输送原料,相比在江浙地区,仅运输成本每吨可节省450元。

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5亿元,增创税收近2亿元。

浙江、云溪两头跑的张丽芬心中早有打算:“计划将在浙江的纺丝、工程塑料等尼龙6聚合项目下游企业也搬迁至云溪,进一步节约成本,延长产业链条。”

穿梭在己内酰胺、乙烯两大龙头项目周边,岳阳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岳阳凯美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延盛化工有限公司等链上企业紧邻布局,建设如火如荼。

岳阳以龙头企业为引擎,从链式思维出发,推动己内酰胺、环氧丙烷、合成橡胶、环氧树脂、催化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绘制现代石化产业链图谱,开展“靶向招商”。

“原料—基础材料—功能新材料—制造业”的产业梯度逐步成型,“油头化身新材料尾”现代石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

一批石化产业链上企业放大集聚、裂变效应,为岳阳石化产业积蓄更大优势。

创新赋能

当下,石化行业成品油过剩,化工市场竞争加剧。

如何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岳阳一直在探索。

放眼长远,该市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助推多家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中国绿色橡胶发展研究院,筹备成立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国家高端合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现代石化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4月19日,湖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岳阳揭牌。

王基铭、曹湘洪、袁晴棠、孙丽丽、郭旭升、孙焕泉、杨为民等7位院士,21位核心团队专家组成“最强智囊团”,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岳阳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

这是岳阳现代石化产业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湖南石化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当前,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批课题已经开题,依托湖南石化,进入实体研究阶段。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基地和化工材料生产基地,湖南石化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项目攻关和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培育“特色、绿色、出色”发展新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各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81项,拥有授权专利632件,己内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环氧树脂、环氧丙烷等生产技术均全球领先,且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5月30日,湖南石化“运动鞋中底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产品实现规模应用,全面提高鞋底的“轻、软、弹”等功能,项目技术申请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取得欧、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授权。

兴长石化、中创化工、聚仁化工、岳化新材料等岳阳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上企业,持续创新升级,成为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增量”。

“以前己内酯全部依赖进口,如今有了自己的生产线。”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函宇说,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已突破己内酯在国内化工领域的“无人区”。

纵观岳阳近年在石化产业的谋划布局,“大动作”频频,处处涌动大干快上的热潮。

石化产业体量及布局规划不断升级,岳阳在打造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之路上,驶出新的加速度!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