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建设“七个岳阳”·资规行动① |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3 17:40: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欣鑫 于琮 周磊

编者按:

5月20日,岳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岳阳力量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

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精神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非常及时、极其必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为高效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联合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5月22日起,推出“建设‘七个岳阳’·资规行动”融媒体专栏,立体展现奋力建设“七个岳阳”中的资规担当作为。敬请关注!

建设“七个岳阳”·资规行动① |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胡欣鑫 于琮 全媒体记者 周磊

5月20日,岳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岳阳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岳阳力量的若干意见》《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两个文件的出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岳阳高质量发展画出路线图。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擘画发展蓝图的排头兵,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如何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七个岳阳”建设?

5月22日,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岳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1376”总体思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标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为加快建设‘七个岳阳’贡献资规力量。”

护碧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稳固蓝绿本底,维系安全韧性空间。以《岳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统领,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洞庭湖流域生态安全,与益阳、常德共同构建“一江一湖四脉两屏”的洞庭湖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共保长江中游“绿心”。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恢复湖区生态环境。严格实施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管控,开展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划定及管控试点,总结形成岳阳经验,为下一步全国范围开展河湖划界工作提供示范。

践行“两山”理念,擦亮生态环境底色。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坚持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严格保护城乡山水格局。制定《岳阳市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5)》,加快推进山水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协同治理。科学划定生态修复分区,形成功能分区科学、布局合理且全面、整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严格保护好洲岛、滩涂、湿地等生态资源,统筹做好河湖岸线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形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的“最美岳阳岸线”。

夯实城乡基础,加强管网设施建设。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县、乡镇总体规划报批,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推进城镇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建设稳定高效的给排水体系,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强化雨污分流。尽量保留汇水区内现有池塘、湖泊、水库,作为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调蓄能力,实现“生态排水”。

促发展,抓紧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明确发展目标定位。根据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提出我市发展目标为“绿色崛起的区域中心、江湖交汇的文化名城”,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

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向北,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与京广经济走廊交汇节点的独特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向东,湘赣边区共同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向南,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长株潭岳城市协作网络。向西,与常德、益阳协同共建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高能级省域副中心。加快融入全省“一圈两副三带多点”城镇空间格局,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意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岳阳港和铁路通道,利用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三港驱动”战略,做强水港、做通陆港、做活空港,筑牢我市对外开放阵地,放大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外联内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力和辐射带动力。

保障项目发展空间。聚焦“1+3+X”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高分子材料、催化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特色,以煤化工为补充”的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和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助力创建“五好园区”,合理划定产业园区发展边界,确保重点园区内生产性项目用地不低于园区规划面积的60%,有效支撑九大重点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

促进乡村文旅发展。针对乡村旅游项目建立“点状供地”机制,支持低效用地、废弃地等转型利用为文旅服务用地,鼓励盘活闲置用房和宅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等业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守底线,胸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强化责任担当。严格实施市县两级《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科学划定516.11万亩耕地红线和459.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足额向县市区分解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布局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和恢复地类空间,加强“一张图”管控。

守护生态底线。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促绿色转型发展,按照《岳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要求,坚持“守红线、强治理、促转型、增底色”,守护好一江碧水,解决化工围江问题,强化污染治理,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监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至2035年,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不低于3250.86平方千米。

保护历史资源。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落实《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市域范围内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紫线,构建“一湖一城、两区一廊、一带八片”的整体保护结构,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文旅部门编好《岳阳市旅游产业专项规划》,推动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惠民生,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要求

强化要素支撑,提高设施保障质量。统筹发展与安全、存量与增量、地上与地下、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韧性城市。树牢“15分钟便民服务圈”理念,鼓励混合用地、利用好边角零星地块和桥下等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社区型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强化集约节约,培育发展城镇空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集约节约的城镇空间体系。市域按照“江湖为心、东部山林、西部田园、中部城镇、拥湖发展、城乡和谐”的总体思路,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构建“一核、两带、两屏、三廊、多点”的总体格局。中心城区按照“港产北拓、大城南联、东部发力、西部提升、中强能级、点亮滨湖”的空间发展部署,加快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更好地发挥岳阳集聚辐射作用。

强化城乡特色,营造特色景观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岳阳“江湖胜境、天下岳阳”的城市总体风貌定位,统筹“山、湖、楼、岛、文”特色要素的空间关系,构建“山水入城、蓝绿成网、两链三廊、垸村镶嵌”的特色风貌格局,塑造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协调滨水地区风貌,凸显多元交织的“百里江湖画卷”风貌特征。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