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从“忧乐”到“优绿”!解码岳阳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4-26 20:50:5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喻熙荣 刘敏文

一江碧水东流,两岸日新月异。彭正阳 摄

碧水江湖日日新

——岳阳奋力书写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碧水东流,春潮涌动。

长江,从世界屋脊奔腾而下,穿山越壑,壮阔奔涌,流经湖南,独宠岳阳,蜿蜒163公里,与洞庭相拥,江湖交汇,气象万千。

又是一个春天,时光的砂轮在岁月长廊里已镌刻下七道轨迹。七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江湖回响,声声入耳;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思想伟力与生动实践在岳阳撞了个满怀。七年来,巴陵儿女始终牢记嘱托,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坚持“1376”总体思路,谱写江湖崭新篇章,实现生态和产业共振、保护与发展同频,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正从共识走向落实、变成现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思想破冰,与江共生。

近年来,岳阳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岳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

2020年8月,岳阳成功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在逐绿而行、向新发力的赛道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岳阳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

长江岳阳段连续7年水质优良率100%;南湖、东风湖、长江(岳阳段)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洞庭湖越冬候鸟由22.64万只增加到40多万只,野化麋鹿种群由65头增加至300头;整治中心城区黑臭水体13处……

野生麋鹿。(资料图)

数据无言,掷地有声。鱼翔浅底、鸟浪满天就是岳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最有力的佐证。

从生态环境保护,迈向高质量发展,岳阳在长江经济带坐标轴中划出了惊艳的绿色转型曲线。

在困局中谋全局,于变局中开新局。岳阳把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转变为产业发展机遇。

临湘市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是原沿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产业的搬迁承接地。如今的园区内,一家家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企业入驻,一座座现代化敞亮的厂房随之拔地而起,一条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正快速运行。

2023年4月,湖南比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搬迁入驻园区,公司引进的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环保装置,相比过去老厂采用的活性炭尾气吸附工艺,处理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公司一期项目,相对于搬迁前的老基地,产能增加30%左右。

退出落后产能,引入先进产能,一进一退之间,可窥见城市基因里的绿色脉动。

去年以来,岳阳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24年,全市新签约项目729个,总投资额2453.48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5个。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观摩会上,岳阳安品新材料有机硅树脂及压敏胶产业链项目、湖南双阳高科(岳阳)电子级双氧水项目等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精彩亮相。

这正是岳阳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从产业减污到岸线增绿,从发展焦虑到生态自信,一张张金名片纷至沓来、一条条工作经验被宣传推介。

岳阳先后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区域办专题推介《湖南岳阳积极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工作经验;湘阴下塞湖矮围整治案例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正面典型案例。

实践表明,岳阳统筹保护与发展,正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产业更优的和谐画卷在巴陵大地徐徐铺开。

岳阳屈原管理区东古湖的候鸟。(资料图)

创新驱动生态价值变现的破局密钥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关键要找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岳阳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孕育和承载了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滩涂湿地、水域相接,群山连绵、林海叠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给予了岳阳生态价值变现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岳阳积极抢抓创新发展机遇,把生态产品价值变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惠及千家万户,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提升同频共振。

在平江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得益于GEP核算制度体系和GEP自动化核算平台的搭建,在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实实在在的“身价”。

2021年,平江县被确定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级试点县。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建立GEP核算技术规范,形成了县级地方标准,这在岳阳尚属首例。该县设立的生态产品价值风险补偿基金,先后扶持30家生态企业获得纯信用贷款97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5.1亿元。

重生态颜值,也重产业价值。平江县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变现渠道,形成了一批以盘石洲生态园为代表的“生态修复+观赏休憩”模式,石牛寨、幕阜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休闲娱乐”模式,九狮寨、白云、幽吉等茶企为代表的“茶旅融合”模式,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成为惠民富民的“幸福不动产”。

幕阜山景区。(资料图)

努力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兴生态产业,这在岳阳各地也有积极探索。

君山区闯出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子,依托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成果,探索开发湿地碳汇项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成为全球首个达到国际核证减排计划标准、挂牌公示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

岳阳林纸率先开展碳汇开发和碳汇交易,林业碳汇项目拓展至全国多个省份,打造的“政府搭台+林农出资源+企业开发”的林业生态价值变现模式入选岳阳市国有“三资”运作改革优秀案例。

风景中的生产力,山水间的幸福感。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到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目标,岳阳以绿水青山为媒,不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以高品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更普惠生态公共服务的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山水相依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

文旅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亲和型经济,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点。

以绿水青山“高颜值”,推动高质量发展气质更好,关键一点在于要深挖文化内涵,做好山水文旅结合文章,让生态成果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将绿色存量变为幸福增量。岳阳深谙其理,近年来,加快探索以水为脉的全域融合实践,构建起“生态为底、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协同发展体系,依托屈原、岳阳楼、古琴三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推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旅融合硕果累累。“岳阳楼日”、洞庭渔火季、“天下洞庭”湿地芦苇节、岳阳马拉松赛、“岳阳一桌菜”、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一批节会活动火爆出圈,持续释放品牌效应,让岳阳文旅出新更出彩、出圈更出众。

洞庭渔火季。(资料图)

文旅名片更加璀璨。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相继建成运营,成为岳阳文旅新地标。岳阳楼旅游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将在岳阳启幕,这是展示城市全新旅游资源、地方文化特色、生态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

连日来,浓厚的盛会氛围洋溢在岳阳各地。沉浸式水上夜游、洞庭南路看非遗……让你既能在山水间体验大美江湖的自然美,也能在街头巷尾感受“文化味”十足的人间烟火气。

“熊猫很可爱!”“岳阳楼很美!”今年1月,岳阳迎来2025年首批国外旅行团,来自俄罗斯、土耳其等15个国家的70多名国外游客开启了一场文化体验之旅。事实证明,岳阳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在不断攀升。

今年1月,岳阳迎来2025年首批国外旅行团。(资料图)

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岳阳正抢抓节会风口,通过流量热度,链接农、文、旅、体相关产业,带动本地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撬动全域经济逆势上扬,推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

在平江“芦头境谷”景区,“生态+旅游”让当地村民端牢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在汨罗长乐,“非遗+旅游”带动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岳阳县黄沙街镇,“农业+旅游”让当地村民腰包鼓起来。

文旅新活力,正以独特的魅力,推动城市品质气质再提升。如今,走在岳阳的街头巷尾,处处涌动着焕新的活力。这场由表及里的城市更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大江东流,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新画卷跃然舒展。这座江湖之城正以青山为笔、碧水为墨,奋力书写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喻熙荣 刘敏文)


一审:罗诗苑,二审:王相辉,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