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秀美岳阳。 冯海妹 摄
近日,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评选结果在成都揭晓,岳阳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中国秀美之城”岳阳到底有多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态美:以水润城 与水共兴
中国“秀美之城”花落岳阳,是对岳阳厚植生态底色的认可。
春色撩人,在东风湖生态公园,市民三五成群乘着观光车,穿过长桥,在天光云影下观鸟赏景,打卡拍照,留下一路欢笑……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通过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十大标志性工程”,积极探索大江大湖和重化工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打造大江大湖城市生态之美、制度之美、文化之美,以“岳阳之为”贡献“长江之治”。
东风湖原属洞庭湖的一部分,后因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一个北依长江西靠洞庭湖的内湖区域。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原本是岳阳藏风聚气之地的东风湖,逐渐成为城市北部的“藏污纳垢”之处。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水既是生产之要,更是生态之基。群众反响强烈,治理东风湖刻不容缓。岳阳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长制久清”五大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彻底杜绝了东风湖周边污水直排现象,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0年10月1日,东风湖重现“水清岸绿新画卷”,东风湖生态公园也正式开园,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向城市生态休闲地标的跨越,并于当年跻身湖南省“美丽河湖”。
现在,岳阳绿色发展示范经验获全国推介:“厂网湖岸一体”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列入国家长江办首批绿色示范经验清单;创新水域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列入国家长江办首批绿色示范经验清单;平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为湘鄂赣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点睛之笔”;东风湖黑臭水体治理开启了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协同发展新路径;长江补水工程实现江湖两利、人水和谐。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鸣花香,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和候鸟的欢歌三张名片让岳阳名满天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巴陵大地开花结果,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正变成现实。
古韵美:精益求精 文旅出圈
中国“秀美之城”花落岳阳,是对岳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赞许。
在中国的城市名册里,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使岳阳成为端午节起源地。代表着忧乐情怀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君山岛被誉为“东方伊甸园”,汨罗江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张谷英村被誉为“民间故宫”,杜甫归葬平江小田让岳阳成为“文化人的圣地”,左宗棠、郭嵩焘、杨沫、周令钊诞生、成长于此。求索精神、忧乐精神、骆驼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四种精神”传承不息。
岳阳是一座钟灵毓秀,如诗如画的魅力城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3处风景名胜星罗棋布,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秀丽壮美,步移景换。舌尖上的岳阳美名远扬,小龙虾、鹤龙湖螃蟹等美食有口皆爽,有口皆碑。
岳阳是一座区位优越立体交通的快捷之城。作为首批沿江开放城市,岳阳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圈之间的中心枢纽。国家一类口岸、长江八大良港之一城城陵矶港,拉近了洞庭湖与太平洋的距离。
京港澳、杭瑞、随岳高速和G107、G240国道穿境而过;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在建荆岳铁路贯穿全境;三荷机场的横空出世,使岳阳立体交通网络全面构建。承东接西通南北,一飞冲天达回海,“水公空铁”全天候,风驰电掣送君来。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立了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将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市委、市政府七大千亿产业和“12+1”优势产业链加以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资金达到3000万元。制订了《岳阳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岳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成立湖南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任工委第一书记,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采取“管理区+产业园区”“管委会+片区+公司”的模式,整合中心城区及周边核心文旅资源。启动《湖南省岳阳市“一湖两岸”文旅开发策划方案》编制和文旅度假区概念策划和产业规划咨询服务竞赛,加强文旅度假区建设规划。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岳阳市共计接待游客140.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消费收入14.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67%、106.24%。
环境美:惠民便企 宜居宜业
中国“秀美之城”花落岳阳,是对岳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肯定。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环境变好的同时,岳阳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3474.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710.662亿元,绿色产业发展数据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提升。
今日岳阳,人水和谐相依。生态优势已经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岳阳城市形象的发力点,绿水青山成就了“金山银山”。
以“鱼米之乡”发力生态农业,推动农产品“出湘出圈”。2018年来全市共打造15个农业特色化小镇,拥有“两品一标”309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实现“绿富双赢”。老百姓吃上“生态饭”,“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岳阳黄茶、华容芥菜、洞庭虾蟹、汨罗甜酒、临湘竹器、樟树港辣椒、钱粮湖小龙虾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享誉全国。
随着一系列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岳阳正加速实现城市“绿起来”、人民“富起来”、经济“强起来”的奋斗目标。
岳阳日报记者 李 婷
一审:陈雪梅 二审:秦郁欣 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李挚:走在前作表率 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和督查工作见行见效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谢卫江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实干担当 勇挑大梁】现代产业“新”意浓——岳阳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国资国企组团投资岳阳 1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81亿元
综合新闻
- 方便清明祭扫,岳阳火车站应对客流高峰
- 岳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整治推进农村“问题厕所”
- 岳阳东风湖蝶变“绿腰带”,成为全省生态治理样板
- 看熊猫、赏樱花、学非遗!3月26日,在新湖南客户端“云体验”春日盛宴
- 岳阳市召开2025年度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刑衔接工作联席会
文明机关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 临湘30名“逆风宝贝”趣味过周末
- 临湘市詹桥镇:数字赋能“群英”共治 构筑幸福分水新风貌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