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岳阳临湘市羊楼司镇的竹林里已响起此起彼伏的砍竹声。竹农沈东海将刚砍下的楠竹整齐码放,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优质竹价格涨到600元/吨,比去年高了100元,光卖竹子就能收入4万元。”在临湘,像沈东海这样依靠竹子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近年来,当地通过“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让56.8万亩竹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竹子自动化生产线。
“过去砍竹子全凭经验,现在讲究科学方法。”临湘市林业局工程师方文奇介绍,通过推广“三砍三留”法(砍老留嫩、砍密留疏、砍劣留优),全市已建成12万亩高标准竹林基地。羊楼司镇竹农邓小平深有体会:“科学抚育后,我家楠竹胸径从8厘米增加到11厘米,每亩产值提高了35%。”
数据显示,竹农家庭收入的40%来源于竹木资源。随着“以竹代塑”产业兴起,2024年优质楠竹价格从每吨500元涨至600元,农副竹价格也提升了80元。沈东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5口人,卖竹子收入4万元,在竹加工厂打工收入6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一年能有12万元的收入。”
走进羊楼司竹木家具创新创业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近年来,这里的竹加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类越来越丰富,以竹代木,应有尽有,以竹代粮有华楠竹业生产的竹料新材料,用作猪牛羊及水产养殖饲料,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向以竹代钢方向发展。“竹产业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园区负责人梅朝霞自豪地说。
莲花堂竹工艺的展厅里,各式竹制工艺品琳琅满目,该企业负责人陈容介绍:“我们生产的竹文创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远销多个国家。”而在盛世竹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韩国的订单。企业通过第三方公司,将产品销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织竹制工艺品。
在湖南创新竹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根根楠竹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变成了平整的竹板材。“我们每天要消耗200吨楠竹,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引进现代化智能设备,企业已在全国竹板材行业排名第三。
湖南乐轩家居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打包发往日本的竹制家具。“目前我们每月发货6个货柜,预计到2026年每月能发货10个货柜以上。”企业外贸负责人说。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竹制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同等产品的利润比传统产品增加了一倍。
竹木产业园的建立,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更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羊楼司镇尖山村的沈维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广东打工,疫情过后回到家乡办起了竹加工厂。“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人,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差。”沈维说。
像沈维这样的返乡创业者不在少数。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当地竹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些企业也解决了大量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梦想。
绿色未来:竹林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临湘市特色产业办主任罗星介绍,“以竹代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就业,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未来,临湘将继续深化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以竹代塑”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夜幕降临,羊楼司竹产业园仍灯火通明。沈东海的货车驶入创新竹业厂区,竹材将在流水线上变身高档板材;流水线尽头,乐轩家居的工人们正为日本订单加班赶工;而千里之外的东京家居卖场,印着“竹乡临湘”的标签旁,“零甲醛”“碳中和”的绿色标识吸引着消费者驻足。
这根竹子的旅程,折射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层逻辑:用生态资源激活产业创新,以全球视野重构价值链。当“临湘标准”开始影响国际规则,一条依托绿水青山的共富路径已然清晰。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湘方案”。(李婷)
一审:罗诗苑,二审:王相辉,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岳阳拥抱世界
- 民建商贤聚巴陵⑦|这座棉纺名城有了新身份!
- 谢卫江在华容县、君山区调研
- 岳阳市新时代农民实践馆揭牌
- 李挚赴南湖新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宋华当选岳阳市妇联主席
综合新闻
- 致敬榜样 凝聚“三农”力量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 周末岳阳市仍有阵性降雨 6月30日后转晴热高温
- “江湖不远 岳阳很近”
- 岳阳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6月20日至24日岳阳市有持续性较强降水天气过程
文明机关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 奋战100天·决胜旅发会 ⑪丨老人家门常开为哪般?老巷改造背后藏温情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