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4日讯(通讯员 许伟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加上帮扶干部的帮助,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驻村扶贫队。”前不久,被岳阳县公田镇评为2019年“脱贫示范户”的铁山村贫困户陈锡刚高兴地说。
今年61岁的陈锡刚,因家庭负担重和身体原因,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后,通过辛勤劳动和驻村扶贫队的帮助,2016年不仅脱贫,还提升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1993年,无一技之长的陈锡刚为生活所迫,到康王羊角山砖厂打工,凭辛苦劳力赚取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在打工期间,慢慢学会了电焊技术。2003年,再次带领妻儿到珠海打零工,由于工作太辛苦,导致腰椎盘突出,有时痛得无法行走,2010年只能拖着伤痛的身体回到老家务劳。
“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家庭开支大,也没有赚好多钱,2010年大儿子结婚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丢下一对双胞胎孩子要我们抚养,当时小儿子在读书,还有四个老人要照顾,加上自己是上门女婿又没有房屋,那段时间好难挨……”陈锡刚说起以前的往事心酸不已。
“有政府作后盾,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没有过不去的坎。”自岳阳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陈锡刚一家迎来了生活的转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将他一家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公田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同时,铁山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队因地制宜地帮助他发展种养产业,提供禾种、猪苗、鸡苗等,让他重拾了生活信心。
“谢主任,您看,今年种了18亩田,喂了一头牛和一头母猪,已出栏了几头肉猪,还喂了20多只鸡,大约有4万元的纯收入……”陈锡刚掰着指头,笑咪咪地告诉结对帮扶队员、县编办主任谢雨星。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自己从不怕苦累,虽然身体不算好,但要咬着牙齿拼命做,白天种田、种菜,晚上喂猪、喂牛。他先后承包了18亩良田种植水稻,为节省费用开支,大部分农活都是两夫妻自己精心耕作。今年收割了2万多斤中稻,已出售了4000多斤,加上没有受非洲猪瘟影响,养猪大约也赚了万把块钱,而且农闲时,利用自己的电焊技术收点废旧锄头等农具,加工后再出售,也可以赚一些日常开支。
最让陈锡刚开心的是,大儿子通过专业厨师培训,现在长沙打工,能赚到几千块一月,小儿子学校毕业后,学会了做大理石生意,现在华容县开店,生意也逐步红火起来了。两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勤劳致富,真正了却了他心里的一块心病。
谢雨星由衷地鼓励陈锡刚:“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付出艰苦的劳动、流淌辛勤的汗水,把幸福的根基不断夯实,把富裕的道路不断拓宽,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
岳阳要闻
- 开卷有益!让正版阅读在“书香岳阳”蔚然成风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