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沃野田畴绘新景——临湘市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11-22 17:43: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会云 刘飞翔

全国每10把竹椅子,有6把产自临湘羊楼司;国家工信部制订首个“中国浮标行业标准”时,参与数据论证的6家企业,其中5家属于临湘;临湘黑茶在全省行业出口排名第一,边销茶份额占全国30%……

临湘市总人口约53万,共有贫困村2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192户12182人。近年来,该市把产业当作扶贫的根,大力培育产业基地,发动能人带动创业,强化责任担当助推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临湘沃野田畴正描绘着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崭新景象。

1574415753357717.jpg

培育基地发展产业

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经,是实现脱贫摘帽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临湘市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基地,支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茶叶、楠竹、浮标、艾草、小龙虾传统产业。每年用于产业扶贫的财政资金达700万元,整合资金达3000多万元。

该市共有茶园种植总面积8.3万亩,茶叶产业综合总产值4亿元。依托百年老厂省级龙头企业永巨茶业有限公司和省级龙头企业明伦茶业新建“龙泉山”茶叶基地“砖茶岭”茶叶基地11000多亩。

艾草产业是朝阳产业。该市投入项目资金5000多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坦渡的“艾草小镇”,种植艾草5000余亩,附近6个村180户贫困户全部入股。

临湘市浮标协会在聂市、詹桥两个乡镇建立浮标原材料基地700亩,引导群众利用低产林地种植芭茅、泡桐,户均增收1000元。

羊楼司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为湘鄂边境最大的竹木集散地。大为竹业、竹海炭生源等一大批企业已经进驻,为周边5000名群众就业提供了稳定就业。江南5万亩小龙虾基地,可为群众增收1.5亿元。桃林菊博园流转土地600亩,20余名贫困群众长期在园内务工,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该市积极培育龙头产业,做好对接工作。10家省级、岳阳市级龙头企业全部作为贫困户投资入股的扶贫企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帮扶。一方面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桃林佬豆制品厂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形式发展花椒、黄豆订单生产,由企业为贫困户统一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收购,贫困户分散种植,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种植达3000余亩。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经营、入园进务工等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九丰油茶高规格造林2.1万亩,已成为湘北最大的油茶种植基地。当前已有125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每年按200元/亩付给抚育费,摘果时仍实行按劳付酬。每亩年收入1800元左右,随着油茶产量增加收入也增加,每户增收可达8000元/年。每年采摘果期每天上山务工人员达600人。

1574415554891682.jpg

产业发展是基础,销售是关键。该市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全市农村电商就业人员累计达到200多人,新增各类网店200多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近8亿元。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食堂(餐厅)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在临湘城区各大超市内,开设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畅通消费扶贫献爱心渠道。长塘君乐米业在富食村开设专柜,年销售量达1000万元以上,城内10多所学校与贫困村扶贫基地及贫困户签订粮油、蔬菜采购合同,每年订购物资达1200吨。实现了贫困户农产品产销两旺,确保贫困户增收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基础打得牢,扶贫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发动能人带领创业

“今年跟着家门口的九丰油茶公司,我比去年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11月15日,临湘市白羊田镇八百村谢家组的廖永康,喜滋滋地算起了今年的收入。

廖永康2018年底脚摔伤后,做不得重事,出不得远门,失去了收入来源。但家门口的九丰油茶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今年茶籽采摘季节,他到基地上去摘茶籽,工钱按日结算,10多天的就纯收入1800多元。现在茶籽摘完后,他正在干茶籽去壳烘干工作。他满怀信心地说:“明年开春油茶除草剪枝,我不愁找不到事做。等我学到油茶种植技术后,我也将自己的山林种上油茶。”

临湘市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叠加效应,鼓励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参与“千人大扶贫”行动,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1574415636592217.jpg

该市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动员一批知名乡友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身脱贫攻坚大会战。“五个100”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引进乡友返乡创业项目30多个,全面投产后,可帮助3000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脱贫。

聂市镇农民张兵驹前些年外出务工,积蓄了一笔资金后返乡创业,每年为8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价值2.1万元的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

羊楼司镇新屋村老党员邓小平家庭富裕,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开办竹笋加工厂,带动全镇354户竹农增收,贫困户邓炳煌仅一个月时间就增收2800元。

该市还充分发挥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青年和“两代表一委员”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以小产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大增收。全国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诚信之星李国武,为新屋、如斯、龙窖山3个村建设了“同心果园”,资助65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加工等家庭小产业,帮助86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李黎,带领500余户农民共同从事山野菜种植,34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8000元。临湘市青年创业先锋何微,以云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吸收30户贫困户利用山林发展生态养殖,户均增收2.2万元。

按照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思路,该市引导产业能人采取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向特色产业挖潜力、增效益。詹桥镇的酿酒业,一人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镇。在外酿酒超过15000人,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

1574415609978882.jpg

该市成功策划组织江南“油菜花海”、詹桥“野樱岭”旅游观光活动,带动周边群众每户年均增收1000元。今年3月份举办的观光活动期间,景点周边贫困户家中的土鸡、竹笋、腊肉、野菜等土特产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近200万元。

一批懂技术有实力的致富能手,带领贫困户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奔跑。

压实责任助推产业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何让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市主动作为,积极与省扶贫办对接,争取光伏扶贫资金200多万元,总投资1620 万元,建设27个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2047千瓦。实现了贫困村光伏扶贫产业全覆盖,27个光伏扶贫电站,全年可发电238万度,每个电站每年可产生7-8万元的经济效益,收益255万元 ,可带动2455名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扶贫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574415671317224.jpg

该市出台了《临湘市“两业”扶贫实施方案》的文件,由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万元,对自身发展产业效果明显的贫困户及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的农村经济组织予以奖补。

同时出台了《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易地搬迁户的后扶管理。云湖街道易地搬迁点搭建1000平方业的浮标“扶贫车间”,优先吸纳了60多名贫困劳动就业,解决了搬迁户就业问题,确保了贫困户能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该市对贫困户实行“分类管理”,量身定做扶贫方案,采取“看、听、讲、算”四个步骤,全面摸排核实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将其分为A、B、C、D四类管理。A类为“三保障”措施到位、返贫风险消除人员;B类为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员;C类为兜底户外的贫困人员;D类为兜底贫困人员。对以上人员因人施策,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套帮扶方案,助其不再返贫或如期脱贫。对A类人员由当地镇村干部结对帮扶,适当引导,B、C、D类人员则增派4000多名市直部门干部、龙头企业管理人员一一结对帮扶。建立紧密联系走访制度,做到“月上门”、“四必见”(即一月一次、传统节日、寒来暑往、危难时刻必见面),以便帮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及时掌握自己的服务对象“所急所难”,“对症下药”。今年来,该市共为45名正在创业的贫困人员送来“及时雨”小额贷款225万元。新增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开展产业和就业扶贫,新建“扶贫车间”38家,培训吸纳贫困劳动力304名。

临湘市长塘镇何洞村村民何伦谷一家六口为B类人员。4月上旬,该市市委组织部结对帮扶干部胡彬在上门走访中发现,他老婆再次中风,儿子在外村做小工时不小心摔伤卧床。掌握他家返贫风险极大的处境后,组织部、乡镇立马会商,为全家六口一一制订帮扶方案。将他老婆、儿子送到医院积极治疗,现其妻病情好转,恢复了部分劳动能力,儿子已痊瘉如常,已在三湾园区“扶贫车间”上班。何伦谷及其儿媳被安排村里看守水库、打扫卫生,今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孙子孙女在班主任的耐心“扶志扶智”下,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初中、小学学业。

产业扶贫,花红果硕。截止到目前,临湘市26个贫困村全部成功退出,共脱贫3197户9672人,返贫率为零,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

(丁会云 刘飞翔)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