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一个扶贫村官的工作手记
发布时间:2020-01-16 15:34: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金舟

编者按

他叫吴金舟,来自云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任派驻云溪区路口镇姜畈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四年多过去了,在路口镇的百姓宣讲团中,他介绍了自己扶贫生涯的点滴事迹……

还记得是2015年的9月的一天,我的主管领导找我谈话,说“区里打算抽调一批干部到村里搞扶贫,局里打算派你去,你愿不愿意?”当时一听要去村里工作,还是搞扶贫,心里喜得不得了,我就想:“扶贫不是去村里办实事,给贫困户做好事的吗?那肯定是受老百姓欢迎的啊!”所以我当时就答应了下来。

后来局领导跟我谈话,他说:“村里工作复杂,环境也艰苦,你要有心里准备啊”,我说:“我是农村里出来的,吃得苦,能够应付得了”。就这样,我带着“给村里办实事,给贫困户做好事”的心愿,开始了姜畈村的驻村扶贫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年多。这4年里,我扎根在这里,见证着姜畈村一天一天地发展,贫困户一户一户地脱贫,也在这里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成长。在这4年里,我一直行走在扶贫的路上,感受着扶贫的各种滋味。

1579159801624358.png

作者陪路口镇和姜畈村的干部一同走访贫困户陈新明(右) 

我出生于农村,刚进初中的时候,家里因为一些变故,经济上非常困难,后来,爷爷奶奶还先后患上癌症和老年痴呆,在我读高中时,曾经有几度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妹妹因为家贫早早的辍学出去打工,那时候我一个月生活费只有200块,甚至有几次就是这200块钱都得靠妈妈临时出去借,家里在2000年前后欠的4万多元债务,直到2011年我大学毕业之后才还清。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再苦再难的生活也就是这样吧,一咬牙就过去了。

但是来到姜畈村,贫困刷新了我的认知:在藕塘组,我见到了陈炎生一家,两个70多岁的老人,一个智力低下的儿子,一个半边肢体残疾的儿媳,还有一个十三四岁正在读初中的孙女,一家人除了孙女都是邋里邋遢,家里的住房有三间是民政援建的砖房,还有两间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除了五亩水田和几分菜地,一家人主要靠低保和救济过日子。

1579159893662197.png

工作队和合作社为贫困户陈炎生送来免费虾苗 

在杨冲组,年过六旬的方金生带着一个疯子老婆和一个智力受损的儿子过日子,还一个小儿子常年在外自己管自己,方金生患了十几年的疝病也从没舍得去医院治一治。冷水组姚维元的妻子十多年前患了抑郁症还没恢复好,儿子又在22岁时患了抑郁症,家里全靠60岁的姚维元种田养鸡辛苦维持。在姜畈村,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好几十户,他们或疾病缠身,或自幼残疾,或身无长技,收入微薄却要供养一家老小,或因为青壮劳力去世只留下老弱相依,他们有些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脱贫,但有些贫困却并不是一咬牙就能挺过去的。

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日复一日,他们还要在贫困的泥坑里挣扎多久。面对这些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坚定了做好扶贫工作的决心。

在扶贫路上,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涩。

2015年10月8日是我正式进村的第一天,这天下午的村民代表会议是在激烈的争吵中度过的,因为之前的贫困户名单是非常不精准的,于是我们当场通过“倒刮皮”的形式,由各组申报名单,我们再逐户进行核实、补充和剔除。

1579159920122031.png

作者走访贫困户 

为了解决村民反映的识别不精准问题,我们在下官组召开户主会,这个不到40户人家的村民小组居然分成了4大姓,各姓之间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而要求当贫困户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家庭是双女户”、“因为夫妻离了婚”、“因为小孩还没结婚,筹备婚事开销肯定大”。最终下官只有4户确有困难的被认定为贫困户,全村88户扶贫户剔除了69户,新增了39户,被剔除的有村干部的亲戚,有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只因为“跟村里关系近,好说话”才被纳了进来。

2017年,我们再次进行了清理,剔除37户,新增8户,调整为39户。被剔除的,有的心有不甘,有的闹着要上访,我们只得一户户上门做工作,讲道理,摆政策,说事实,直到他们心服口服。在村里这几年,我们的工作赢得了绝大部分的群众和贫困户的支持和认可,但是也有不理解我们工作的,很多时候,还要受一些冤枉气。

就在前几天,姚维元对上门收集产业扶贫信息的刘三景同志发了一通脾气,只因为他存折上的低保金余额和残疾补贴跟我们给他核算的不一致,下午,我又上门拜访了他,请他拿出了存折,足有五个存折本,跟他一本一本对,一笔笔算,近一个小时后他喜笑颜开,原来是自己不会算。在村里,总有一些农户带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想,以及村组干部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一点私心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力。

在村里工作这几年,我才慢慢体会到当初领导对我说的村里工作复杂的真正意思。基层工作,除了要把看得见的事做好,还要把看不见的人际关系处理好,把群众关心的利益分配好。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抛开私心,坚持群众立场,公道为人做事,才会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

在扶贫路上,我感受到扶贫干部的辛苦。扶贫这几年,我认识了许许多多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战友们,他们有区、镇扶贫办干部,有教育、民政、住建、医疗等行业单位业务专干,有后盾单位帮扶干部、镇党委政府及各站所的领导干部以及各村居的书记。

云溪不大,扶贫工作还不至于让扶贫干部们陷入“一入扶贫深似海,从此家人是路人”的境地。但是,扶贫毕竟很多时候是一项繁重、琐碎、枯燥又细致的工作,一个数据、一句话、一条记录、一个签名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追责问过。因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大家平日里要走家串户,宣传政策,摸排新情况、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为贫困户定规划、谋长远、解难题,还要忙着清理手册、档案及各种扶贫资料,要组织帮扶干部进行培训,联系行业部门核对帮扶落实,帮村里争取扶贫项目,监督上村用好扶贫资金,还要应对贫困户的纠纷调解、上访告状等一些突发状况。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扶贫战线上的同志们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了常态。

记得2017年年底村脱贫摘帽迎检的关键时期,我连续6个星期没有休过周末,大半的时候都在加晚班,好几个晚上干到深夜两三点,当迎检结束后紧绷的弦松下来,那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过得最紧张的一段日子。

迎检的时候,区农业局50多岁的副局长王正华带着区扶贫办的同志们在各贫困村连熬了几个通宵,那年,扶贫办的丁威同志在去村里指导扶贫整改的时候,因为晚上视线不佳、路况不好造成翻车,万幸没有人员伤亡。还有我们镇扶贫办的赵伟同志,在每年开展动态信息调整、数据整改、以及处理各种急需上报的资料的时候,也是“五加二、白加黑”“随叫随到”的连轴转。还有各村的工作队员和扶贫专干们,总能在群里看到大家加班熬夜的照片和讯息。在扶贫这条路上,我们舍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在扶贫大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才能不枉自己所经历的这些辛苦。

在扶贫路上,我感受到收获之后的甜蜜。驻村这几年,我收获了信任,我与贫困户们心交心、情换情,倾听他们的辛酸苦楚,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可信赖的人。他们见到我的态度从当初的爱答不理变成了热情相迎,当他们有了困难会首先想到给我打个电话,当知道我们在村里自己开火做饭就给我们送来鲜鱼、鸡蛋以及各种应季的蔬菜,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为我们提供便利,对于他们给予的帮助,我始终铭记在心。

驻村这几年,我收获了友谊,我与我的队员和村干部们朝夕相处了四年多,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互鼓励,遇到喜事的时候共同庆贺,四年下来,我们亲如兄弟,情同叔侄。这几年,我与各村的工作队员和区、镇扶贫办的同志们联系紧密,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指导,他们帮我答疑解惑,为我加油鼓劲,我们不再是简单的同事关系,而是扶贫战线上的亲密战友。

驻村这几年,正如一首歌里所说的,有过泪,有过错,还有伤,还有痛,但是,每当帮贫困户解决一个困难,每当村里建好一个扶贫项目,每当完成好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每当顺利的通过一次检查考核,我都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所以,感受最多的还是收获的喜悦。

2017年,姜畈村终于成功摘帽,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我选择了继续驻村。2020年,脱贫攻坚将进入决胜阶段,扶贫的路依旧任重道远,我还将继续驻守在姜畈村,坚定地走好驻村扶贫的最后一段路。(吴金舟)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