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20日讯(通讯员 王琼)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17日,走进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福星村产业扶贫大棚基地,收菜、装筐、装车一气呵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棚里棚外一派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也映红了新年。村民宁德仁高兴地说,“政府帮扶政策好,蔬菜大棚就是我们的‘小康棚’。”
宁德仁今年54岁,2014年,爱人得了癌症而致贫。2018年,勤劳的宁德仁流转了15亩旱地,种了8亩地瓜、5亩玉米、2亩甜瓜,辛辛苦苦一年赚了170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是爱人的病逝,又让他的生活跌到了谷底。
脱贫不返贫,“造血”是关键。2019年,区农业局和良心堡镇出资68万在福星村打造了一个产业扶贫基地,占地40亩,建造了28个80米长的大棚,用于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菜苔、蘑菇)和花草苗木、草莓等,贫困户免费优先使用。宁德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政府免费提供大棚、土地、技术、销售,我只管种菜,你说这么好的事哪个不愿意咯。”宁德仁在村主任杨建红的建议下,申请了3个大棚,种上了莴笋、西兰花和白菜苔。
以前都是粗放型种植,碰到蔬菜生病了怎么办?“技术人员比我还操心呢!”宁德仁找到一兜莴笋,翻开叶背说,“昨天农技人员老李来了,说这些白点点是双霉病的症状,及时治疗就没事了。”
“现在的时令蔬菜脱节了,我们的菜刚好可以卖上好价钱。”宁德仁满脸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蔬菜可以出6000多斤,一斤批发价1元多,一个大棚可以收3季,3个大棚的年纯收入有5万多元。”
在福星村产业扶贫大棚基地,像宁德仁一样,荣应军是因残致贫贫困户,他种植了3个大棚蔬菜,闲的时候他还到隔壁的草莓园去打打工,一天130元工资,一年光劳务费就可赚得6000多元。“又是老板,又是打工仔。”他开怀地笑着。
“我们这个扶贫基地优先贫困户,非贫困经营户聘请的也是贫困户,缴纳租金每年6万元,全部作为贫困户分红。”该镇分管负责人喻广林介绍,产业扶贫基地由村里的合作社全程负责。现在,产业扶贫大棚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致富棚、幸福棚。
岳阳要闻
- 奥运冠军相聚岳阳!2025年科伦永年杯·岳阳李永波羽毛球公开赛开赛
- 谢卫江会见行云集团董事长王维一行
- 岳阳市政府最新人事任免名单
- 全力以赴实现年度任务目标 岳阳市环保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 岳阳市召开“八一”座谈会
- 谢卫江主持召开八届岳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综合新闻
- 向艳李美云出席省生态环境厅蹲点帮扶反馈会
- 沙洲巨变绿生金!君山区华龙码头绘就“一江碧水”新画卷
- 洋沙湖: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范本
- 岳阳粮田的丰收密码
- 98.6%水质优良率领跑中部!湖南生态“成绩单”藏着这些硬核数据
文明机关
-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岳阳这个村为什么能?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