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20日讯(通讯员 王琼)春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17日,走进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福星村产业扶贫大棚基地,收菜、装筐、装车一气呵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棚里棚外一派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也映红了新年。村民宁德仁高兴地说,“政府帮扶政策好,蔬菜大棚就是我们的‘小康棚’。”
宁德仁今年54岁,2014年,爱人得了癌症而致贫。2018年,勤劳的宁德仁流转了15亩旱地,种了8亩地瓜、5亩玉米、2亩甜瓜,辛辛苦苦一年赚了1700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是爱人的病逝,又让他的生活跌到了谷底。
脱贫不返贫,“造血”是关键。2019年,区农业局和良心堡镇出资68万在福星村打造了一个产业扶贫基地,占地40亩,建造了28个80米长的大棚,用于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菜苔、蘑菇)和花草苗木、草莓等,贫困户免费优先使用。宁德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政府免费提供大棚、土地、技术、销售,我只管种菜,你说这么好的事哪个不愿意咯。”宁德仁在村主任杨建红的建议下,申请了3个大棚,种上了莴笋、西兰花和白菜苔。
以前都是粗放型种植,碰到蔬菜生病了怎么办?“技术人员比我还操心呢!”宁德仁找到一兜莴笋,翻开叶背说,“昨天农技人员老李来了,说这些白点点是双霉病的症状,及时治疗就没事了。”
“现在的时令蔬菜脱节了,我们的菜刚好可以卖上好价钱。”宁德仁满脸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蔬菜可以出6000多斤,一斤批发价1元多,一个大棚可以收3季,3个大棚的年纯收入有5万多元。”
在福星村产业扶贫大棚基地,像宁德仁一样,荣应军是因残致贫贫困户,他种植了3个大棚蔬菜,闲的时候他还到隔壁的草莓园去打打工,一天130元工资,一年光劳务费就可赚得6000多元。“又是老板,又是打工仔。”他开怀地笑着。
“我们这个扶贫基地优先贫困户,非贫困经营户聘请的也是贫困户,缴纳租金每年6万元,全部作为贫困户分红。”该镇分管负责人喻广林介绍,产业扶贫基地由村里的合作社全程负责。现在,产业扶贫大棚已经成了老百姓的致富棚、幸福棚。
岳阳要闻
- 岳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召开
- 岳阳3县市跻身全国县域旅游榜!
- 双向奔赴建功业!岳阳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 李挚到湘阴县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并为基层党支部讲党课
-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岳阳拥抱世界
- 民建商贤聚巴陵⑦|这座棉纺名城有了新身份!
综合新闻
- 致敬榜样 凝聚“三农”力量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 周末岳阳市仍有阵性降雨 6月30日后转晴热高温
- “江湖不远 岳阳很近”
- 岳阳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6月20日至24日岳阳市有持续性较强降水天气过程
文明机关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 奋战100天·决胜旅发会 ⑪丨老人家门常开为哪般?老巷改造背后藏温情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