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16日讯(通讯员 蔡华波 陈砂)6月16日,在岳阳经开区西塘镇的向阳村,天才蒙蒙亮,当大多数村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52岁的杨小元,却已经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忙活多时,他要抓紧时间把地里成熟的蔬菜采摘下来,运往已经由岳阳市“蚂蚁帮扶团”对接好的机关食堂。
在杨小元家门口,泥泞的田埂尽头便是自家菜地,只见一畦畦的绿、一汪汪的嫩,黄瓜、辣椒、豆角等蔬菜长势喜人。在杨小元眼中,这片土地就是“聚宝盆”。种子由“蚂蚁帮扶团”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也有支撑,而且不愁销路,他只需负责将这些蔬菜精心种植好,就能确保收入更多一些。
“别看我这里只有2亩多地,但是我这块地一年能收三四茬,不出现特殊灾害天气,这收入可远超过外出打工。除了种地,我还养了3头牛、4头猪和60只鸡,我相信在帮扶团的帮助下,今年一定会卖个好价钱。”抹了一把脸上豆大的汗珠,在地里忙碌的杨小元憨厚地介绍着,那晒得黝黑的皮肤分外扎眼。
杨小元曾是西塘镇向阳村的贫困户,小时候因高度烧伤,手、脸严重变形,成为一名残疾人。妻子深度类风湿,手脚严重变形,长年需要吃药、住院治疗,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12岁女儿正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身残志坚的他,他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现状。
2019年,“蚂蚁帮扶团”的到来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杨小元和其他贫困户如沐甘霖。在“蚂蚁帮扶”团队给予的消费扶贫支持下,杨小元首次收获9万多元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2020年,通过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和养殖品种与数量,杨小元的蔬菜和菜籽大获丰收,稳稳当当赚到近10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蚂蚁帮扶团”成立于2019年7月,是由一群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一个“造血式”消费扶贫模式的公益组织。帮扶团成立后,先后赴经开区贫困地区对接贫困户38户,帮助他们与市场建立长期的产销对接。“贫困户的农产品出来之后,我们保证他们不愁销路。”“蚂蚁帮扶团”的创始人李志明说,其实大多数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因需要照顾家人及自身残疾等原因,无法外出打工挣钱,惟一能做就是在家务农。但因农副产品季节性较强,一般都是集中上市,因此即使贫困户种植的蔬菜丰产也会因无法卖出而烂在地里。贫困户的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持续增收的能力比较弱,这成了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
如何破解这一瓶颈,从事农业领域多年的李志明摸索到一条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路子。
“只有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贫困户才有种植动力,同时确保丰产又丰收。”李志明说,我们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性积极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并提供技术指导,然后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上门采摘、收购或对接爱心企业、单位等进行销售。“公益+消费”的扶贫模式能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也让社会人士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收获绿色、优质、健康的时令农特产品,又为在读的大学生提供了农事体验的平台,可谓是一举多得。
截至目前,“蚂蚁帮扶团”帮助经开区贫困户卖出了高达3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疫情期间,为助力春耕生产,又发动岳阳市农资产销协会对全区394户贫困户捐赠了4万元的蔬菜种子。未来,“蚂蚁帮扶团”将与各大经济植物园展开一系列合作,通过捆绑销售的模式,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开启“互联网+扶贫”模式,打造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实现扶贫机制长久稳定运行。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