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贫困户李怡芳的脱贫“小九九”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6月16日,平江县福寿山镇百福村村民李怡芳忙着在自家地里摘西瓜。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掐算今年的收成情况,李怡芳脸上乐开了花。
李怡芳今年76岁,近两年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前后共花了20多万元;他老伴杨冬梅72岁,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儿子李德胜52岁,患有癫痫病,至今未婚。早先,他们一家三口人就住在附近的几间土坯房里艰难度日。
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尽如人意,但李怡芳从不悲观。他说:“与上个世纪70年代,跑上百公里到浏阳官渡担石灰相比,现在的生活算是很好的了。”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全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2014年初春,一场让李怡芳始料未及的幸福,自和风细雨的窃窃私语中开始酝酿。
地方政府在进行精准识别时,根据李怡芳家的特殊情况,将他家定为精准扶贫户。“我们有手有脚,家里有田有地,不能什么事都依靠政府。”李怡芳说。当时,他是不太乐意的。在他看来,“被列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但是,老人毕竟到了古稀之年,妻子多病,儿子又指望不上,李怡芳最终还是同意列入兜底扶贫户。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经常去他家走访,嘘寒问暖,为他脱贫出点子、想办法。
“直到国家出了精准扶贫政策,我家的苦日子才算真正脱了窝。”李怡芳说,他家所在的地形资源适合搞养殖,从2017年开始,他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养了2头牛、8头猪、6只羊。除此之外,他还种植5亩多水稻。
2017年,李怡芳被评为平江县“十佳自立自强示范户”。
他跟记者摊开了他的脱贫“小九九”。这几年,他通过搞养殖每年可挣五六千元,通过外销余粮可增收4000多元,村上安排他儿子担任生态环保员,每年又有6000元的收入。“尽管辛苦一点,但常年有一到两万元的进项,吃穿用度就基本不愁了。”
2019年,平江县抽水蓄能项目选址于福寿山镇百福村,征拆范围涉及含李怡芳家所在的10个村民小组。征拆工作刚启动时,很多村民都难离故土。李怡芳第一个在征拆表上签了字。他说:“我们一个家庭都要搞建设,国家投这么多资金,到我们村上搞建设,征拆还有钱补,我们没理由不支持。”
李怡芳带头签了字,村民们也迅速效仿,镇村两级顺利完成4647亩土地征用,签订移民协议181份,拆除房屋181栋,迁移坟墓1100座,移民689人。
老屋拆除后,李怡芳临时租住在侄子家里,不方便搞养殖,他就开拓了一片荒地,种了一百多兜西瓜。他说:“手上有40多万的征拆款,等新房做好了,我家就可以搬到镇上去住。现在镇上在发展旅游业,我准备在街上做点小生意,相信未来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通讯员 彭世民 龚茶林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