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菜增收到送菜抗“疫”
——岳阳市云溪区贫困户自主脱贫见闻
6月23日,夏雨中的桃李村,多了几分凉意,记者来访时,曾庆龙正蹲在自家屋后的蔬菜大棚查看苋菜长势,他在盘算新一茬的苋菜什么时候可以售卖,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打在苋菜肥厚饱满的叶子上,他的脸上逐渐绽开了笑容。
采摘蔬菜售卖,这是岳阳市云溪区自主脱贫者曾庆龙每天都要做的事,“多亏了驻村干部们的帮衬,才让我家建起了蔬菜大棚,有了稳定收入,我们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曾庆龙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汉子,虽然家庭负担沉重,但是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自己学历不高,身体也不好,家里有患病的父亲要照顾,妻子还要照看孩子,尽管区里有企业面向贫困户开展专场招聘,但曾庆龙实在脱不开身,如果能自主创业,最好不过!
曾庆龙的想法和云溪区委办的扶贫干部们的想法不谋而合。2016年,结对帮扶干部杨觉鹏和沈丹华共同为曾庆龙一家争取银行贷款5万元,并为其提供蔬菜种植免费培训机会,用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种菜可难不倒我们,最开始在蔬菜大棚种的是茄子、丝瓜等,第一年就赚了45000元,顺利脱贫!”查看过大棚里的苋菜长势,曾庆龙又回到家门口将洗干净的茄子装筐,称重,准备搬到小货车上,下午售卖到岳阳海吉星菜市场。
“曾老板,这两筐茄子能卖多少钱?”记者问。
“一筐80斤左右,一斤1.5元,你算咯!两筐能卖240块左右。”曾庆龙笑眯眯地回答。
“行情稳定吗?”
“还行!茄子都是按市场价卖,像今天下雨,我们就摘了两筐,多的时候一天摘四到五筐,亏不到哪里去!”
“除了茄子,你们家还种了哪些菜?”
“还有长豆角啊,黄瓜啊之类的,你们看!”记者顺着曾庆龙的手看去,在曾家门口发现一片长满了蔬菜的菜地,经过大雨的洗礼,长豆角、黄瓜长得青翠欲滴,等着采摘。
育苗,摘种,除虫,施肥……曾庆龙和妻子从不假他人之手,随着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种类增多,脱贫后,曾庆龙有了新“坐骑”——一辆三轮货车,他说,“种田收入低,种菜一年可以收多次,只要手脚勤快,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这是去年我买的三轮车,每天我都开车去送菜哩!”
“党的好政策成全了他!除了买了小车,曾庆龙一家还在建新房。”云溪区扶贫办干部丁威对曾庆龙一家知根知底,曾家不等、不靠、不要,靠自强不息撕掉贫困户的“标签”,而让丁威感动的远不止这些。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农家蔬菜走俏市场,有几个经销商找到曾庆龙,愿意出高于以往价格收购蔬菜,“我的菜只送不卖!”曾庆龙二话不说,硬是用自己的小三轮为附近缺菜吃的小区居民免费送了3000斤菜薹。提起这件事,曾庆龙又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的菜薹都3.5元一斤了,大家抗击疫情不容易,家里菜多,送一些也没关系。”
说话间,曾庆龙的妻子拎来了一袋黄瓜,她掏出洗净的黄瓜递给众人,不忘招呼:“来来来!大家别客气,都来尝尝!这黄瓜,水灵又清脆!”
记者随手拿起一条黄瓜,咬上一口,顿时觉得汁水甜进了心里,“曾老板,您的菜说捐就捐,疫情还没结束,今年的种菜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
“肯定有影响,不过问题不大,现在蔬菜生意也逐渐回复正轨!现在雨水多,等这些茄子、黄瓜都摘完了,我们要考虑种什么菜接上,脱贫致富,我们有信心!”曾庆龙拍了拍衣服上的泥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陈雪梅 张娟玲 实习生 秦郁欣)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