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烈日当头。在岳阳经开区西塘镇韩龙村,年过六旬的李其凡正和他的妻子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裤腿卷到大腿,腿上沾满泥,李其凡站在田埂上,手一扬一抛,一把把秧苗便准确有间隔地落在田间。他妻子站在稻田里,一手拿过秧苗,一手熟练有序地分成一小株一小株,利落均匀地插进泥土里。一抛一插,两人配合默契,转眼间,明晃晃的水田里便呈现出了一排排整齐的新绿。“不靠这个赚钱,就种了几亩自己家吃。”李其凡告诉记者,他的脱贫生财之道另有他法。
跟着李其凡穿过稻田水塘,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约2米高的竹搭大棚。开门进去,只见一根根裁切整齐的树根立木式地横搭在半人高的架子上,一列列排开,足有十多列——这就是李其凡的蘑菇养殖棚。正是这小小的蘑菇,给老李带来了好“钱”景,顺利脱贫致富。
“老李本身就是勤快肯干的人,如果不是女儿突发疾病,原本也是小康之家。”从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时也是李其凡的结对帮扶干部肖葵那里,我们了解到了李其凡从因病致贫到产业脱贫的奋斗故事。原来几年前,李其凡的女儿李三香突发心脏病,一家人为给女儿治病,前前后后花费近30万,这让这个平时只靠打点零工为收入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2018年,村里将李其凡全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能够让老李一家人能够早日摆脱困境,顺利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决定帮助他发展产业。最终,在同村一户香菇种植大户的带领下,老李走上了蘑菇养殖的道路。
与传统的用营养包种植香菇的方式不同,李其凡选择的是用杂树栽种菌种的方法,这样的“树栽菇”, 一次栽种便可连续5年有收成,味道比一般香菇更加鲜美,价格也比市面上要高一些。“菌种就下在这里,”站在大棚中间,李其凡指给我们看树根上的一个个的接种孔,“现在还不是出菇的季节,要到八、九月份才能出菇。现在基本就管管浇水和除草。” 李其凡说,上半年他已经摘了一批,已经卖了五六千块钱。
“他们家的蘑菇供不应求,不愁销路的。”肖葵说,李其凡家的蘑菇在他们周边乡镇很有名气,因为品种比较好,比市场上一般的蘑菇鲜甜得多,经常还没摘下来就被别人预定了,还有好多自己提着篮子慕名上门来采摘的。去年光是蘑菇这一项,李其凡就进账8000多元,加上他打零工的收入,2019年年底,李其凡就已经顺利脱贫。
现在李其凡家里还有今年春天裁切、育种好了的400多筒树木,只等下半年顺利发菌后移入大棚。“现在我的大棚里大概有7吨多(树根),明年我准备再扩大一倍,棚子规模也要扩大,争取赚得更多,让日子过得更好。”李其凡笑着说。(通讯员 沈腾)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