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莽莽玉池山,藏着许多耐人品读的脱贫故事。9月,记者随汨罗市扶贫办干部,又一次“钻入”了这座有故事的大山,聆听贫困户周钢的故事。
白鹤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青山掩映不了人间烟火气。在弼时镇白鹤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山上搬迁下来的65户贫困户。“广场上安装了照明灯,晚上热闹得很,好多人出来跳广场舞、打球。”白鹤洞村扶贫专干胡龙边介绍边带笔者来到周钢家。
刚到周钢家门口,一对写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百年恩爱双心结”的大红喜联映入眼帘,走进家里,窗明几净,家电齐全,客厅里周钢和妻子张建双的新婚照尤为打眼,75平方米的空间被装饰得温馨满满。“这是傍党和政府的福、傍堂客的福!”刚落座,周钢就向来人诉说起一腔感激之情,他坐得端正,眼里有光。
周钢张建双客厅的结婚照
周钢共有姊妹4人,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弟弟已婚但依然生活拮据。父母年老多病,主要靠周钢一人照顾,“记得以前到郴州打工,头天去,因为娘发病,第二天晚上又赶回来 。”40多岁时,他依然和父母住在山上的泥砖房中,时常受山体滑坡威胁,更别说娶妻生子。
2014年,周钢和父母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医疗等方面扶贫政策的落实,让这一家生活有了改善,但住在交通闭塞的山上,拔除穷根仍是奢望。就在周钢准备筹钱自建一栋平房时,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了!
扶贫干部走访周钢一家
也是在这一年,经过胡龙介绍,周钢认识了来自古培镇的张建双。看中了周钢自强自立,张建双没有嫌弃他的贫穷,选择了与他在一起,她一双已成家的儿女也表示了支持。
2017年是周钢结束漫漫穷苦岁月的一个转折,他终于住进了安置区的新房,并和张建双领了结婚证,从此脱贫又脱单。
“做梦都没想到有一栋房子、娶一个妻子。”有了家庭,周钢工作有了动力,“政府这么帮助我,我更要努力,起码还可以奋斗十几年! ”
他目前在镇上做泥瓦匠,早上5点起床顺着近年修好的白改黑道路去工地,一直干到晚上6点才回,每个月平均收入三四千元。回到家,有问候、有饭吃、有热水、有人洗衣,这种幸福感,年近半百的周钢终于得以体会。
妻子张建双则从事家政工作,一个月收入两到三千元。此外,周钢享受了3000元的产业后扶资金、加入了当地的药材种植合作社每年分红3000元,还通过产业扶贫,种植了100多株油茶,再过两年进入挂果期每年可以再增加2000多元收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去年夫妻俩还补办了婚礼。
感恩于好政策好帮扶,周钢担任了所住楼栋的“栋长”,负责楼栋的环境卫生、邻里矛盾协调、政策宣传等。闲暇时就打理屋后划分给他的菜地,日子过得充实而美满。
看着贫困户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市发改局驻村队员任志辉倍感欣慰。他说,近年来通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狠抓产业和就业,终于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户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工作。目前全村104户325名贫困户已脱贫101户321人,剩余3户4人也将在今年脱贫,一起携手奔小康。
(通讯员 夏凡 任效)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