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鹤龙一色秋 醉在“东风”里
发布时间:2020-09-10 09:17: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9月8日,湘阴县鹤龙湖镇东风村水产养殖基地,村民在捕捞小龙虾。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吴晓华 周倜 通讯员 易和平 梁军

9月8日,湘阴县鹤龙湖镇东风村,艳阳高照,秋风习习。沿着村中“老险路”(东风村主干道)驱车前行,车轮轻微的吱吱声颇为悦耳。路的一边,是整齐划一的农舍,农舍过去,是上千亩的稻虾种养基地,晚稻长势正旺;路的另一边,是笔直的沟渠,沟渠过去,是大片的水稻与莲藕种植基地。

湘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胡伟告诉记者,这条路是各方筹资近200万元,分两期建设完成的。先是拓宽;后是“白改黑”(水泥路改为沥青路),加装路灯。全长2.2公里,是东风村的形象路,也是美丽乡村的示范路。

东风村东南侧紧邻湘江,东北方向距鹤龙湖仅三四公里,2017年由原新月村与老闸口村合并而来。村党总支书记姚万介绍,东风村全村人口3600多人,共934户,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34人,现有未脱贫户4户13人。他说,这4户今年底“铁定”脱贫。

眼前的农妇蒋细纯,儿子雍孟林智力残疾,是湘阴县县长李镇江的帮扶对象。蒋细纯有养母猪经验,李镇江出资买来4只宁乡母花猪仔,分两次送给蒋细纯喂养。村里搞光伏发电站试点,蒋细纯没法缴纳3万余元的费用,李镇江再次援手,与一家爱心公司沟通,解决了这笔费用。今年4月,工作队帮助雍孟林找到一份村里卫生保洁的工作,每月工资800元。说起这些,蒋细纯眼睛亮亮的。

东风村是典型的湖区种养村庄。“90后”村委委员余威说:“村里重点发展稻虾种养、水产养殖,以及光伏发电。陆续成立8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休闲农庄,引进了一家市级龙头企业。”王北奎是新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合伙人,他们抱团流转村里1300多亩土地,打造稻虾种养产业示范基地。加上本村几名大户流转的1100亩土地,稻虾种养占了东风村田地的半壁江山。

蒋立新是东风村最早从事稻虾种养的,他介绍,稻虾种养每亩可提高收益2000元左右,值得大力提倡。他是湘阴县稻虾综合种养协会会员、鹤龙湖镇分会会长,他的目标是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稻虾种养,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可以获得固定收入,但外出打工依然是东风村多数人的选择。令人欣慰的是,近两年,有相当部分正当壮年的村民选择回乡创业。“70后”姚迪,成立晨宇农业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流转100多亩田地,种植莲藕,打造“湖湘莲藕”品牌。

“80后”张丹、杨乐,联手承包村里大鱼塘——月子湾,那是1964年大洪水冲出来的一个大水洞,有105亩,洞底通阴河,水质清澈,适合于鲑鱼、鲈鱼等特种鱼类养殖。

点点滴滴的努力,带来一天天的变化。东风村通过旧村部出租、公用水域出租、光伏发电站建设等,村集体每年收益10万元,各项工作在鹤龙湖镇名列前茅。谈起这几年的帮扶工作,胡伟深有感触:“回想起第一次去贫困户家时,对方很不耐烦,手一挥说,不要来,尽搞形式主义……如今,家家户户芝麻豆子茶相迎,收获了他们满满的信任。这一切,值!”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致富之本

吴晓华 周倜

提起鹤龙湖,就想起民谚“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鹤龙湖蟹,在岳阳与长株潭一带,可谓“声名赫赫”。

东风村位居鹤龙湖镇的中心区域,扶贫产业向鹤龙湖蟹“靠拢”,似乎在情理之中。可当我们来到东风村,问及蟹是不是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产虾,基本不产蟹。”

了解原委后,记者深感欣慰。东风村的虾与藕,是传统优势项目,既有能人,又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拓展产业链,实在是高明之举。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有的地方对发展扶贫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茫无头绪,只能人云亦云;有的地方简单模仿,恐怕难以持久……只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才是致富之本。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