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来的好日子
——湘阴县易地扶贫搬迁鹤龙湖镇保合社区集中安置点见闻
“党的政策好啊,我们搬过来,生活可方便太多了。”一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湘阴易地扶贫搬迁户危新明喜笑颜开。
危新明一家4口人,他们都住在一栋85年建的危旧房屋中,距离鹤龙湖集镇20公里。儿子身体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平日里出一趟门都不方便。危新明做梦都想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他又清楚知道,凭借自家的经济能力,住上新房还不知何年何月。每当看到邻居家建新房时,他都只能暗自羡慕。
然而,湘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出台,让他家的一切发生了变化。
2018年年底,危新明一家从鹤龙湖镇华西新村搬迁至保合社区集中安置点。
安置点临湘江畔,靠近县道和城区,共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9户116人,来自全县8个乡镇。“搬进新家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敞亮,厨房、卫生间设施一应俱全,用水用电不用愁。安置点还给每家每户分配了菜地呢。”危新明感激地说道。
一搬新家,危新明有了新的打算。他承包了附近的3亩荒地种水稻。一得空就到集镇工地上做事,每天能够拿到300元左右的工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来自杨林寨乡周家台村的成长华和危新明成了邻居。
早些年,成长华也做过生意,但亏了大本,后来一直在外务工。家中房屋破旧不堪,无法居住,打工回家只能寄居在哥哥家。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助下,成长华一家也住进了保合社区集中安置点的新楼房。他亲自手书“家和万事兴”贴在客厅墙壁。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通过无息贷款、易地扶贫搬迁后扶资金等,在安置点附近开荒31亩土地种植水稻;紧接着又承包25亩鱼池、5亩菜地。每天起早贪黑,却又充满希望。
“现在每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女儿也在城里上了学,这些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成长华高兴地说,“政府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邻居们一起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施策,帮他们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同行的湘阴县发改局局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胡锦平介绍。
据了解,湘阴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目前已投入1446.404万元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保证有能力贫困搬迁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稳定就业。目前,该县共建设集中安置点5个,集中安置107户407人,分散安置331户1325人。住房建成率、拆旧复垦率、后扶帮扶覆盖率达到100%。
(通讯员 梁军 戴灿)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