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
在平江县梅仙镇,45岁的王挽冬开着一辆三轮车忙碌地穿梭于各村的大街小巷,为村民们安装网络电视和宽带。这三轮车上不仅装配着各种精密的网络维修设备,更承载着王挽冬一家致富的希望。
因病致贫,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
王挽冬是雁影村人,从小就和父亲、哥哥相依为命,穷苦的日子让年幼的他加深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3年,王挽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两个孩子也相继出生,家庭生活美满。然而,妻子患有先天性耳聋,2009年更是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结肠炎,再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了。沉重的医药费,再加上要赡养年老的父亲,王挽冬的心里像是压着一座大山,喘不过气。
王挽冬不善言辞,但是他有一股子拼劲,每天清晨就在工地上打小工,晚上给人送煤气、代购物资……为的就是撑起这个家。2014年,王挽冬一家被评为贫困户,扶贫政策如及时雨一般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送来了温暖,王挽冬十分感恩,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王挽冬的家就在村部附近,都知道他家里的困难,但他从来没主动找过我们,他是个好强的人!”村支书苏维桥说道。
脱贫路上,他苦练“十八般武艺”
被评为了贫困户,大大缓解了家里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但是王挽冬深刻明白,想要过上理想的生活光靠别人是不行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
这次,他改变了思路。王挽冬注意到,雁影村山地较多,村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有时候车坏了要到邻村去修,非常不方便,于是,王挽冬便在家里干起了摩托车维修。
“他也是边干边学,王挽冬白天干活,晚上就去邻村的修理店看人家怎么修,灵泛的很!”雁影村村主任张泛松说。2017年,王挽冬一家成功脱贫。
摘下贫困户的帽子,王挽冬更加有动力了,听说村上有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的机会,他第一时间去报名参加。此外,他还自学电子通讯,钻研网络宽带等业务。他用家里的存款购买了一些网络维修设备,便又开始在村上搞起了安装网络电视和宽带的生意。王挽冬是个好学的聪明人,他意识到现在的农村不比以前了,都是信息化的新农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王挽冬的各项本领也越来越纯熟。
奔向小康,他完成“华丽蝶变”
今年,王挽冬又向政府申请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用来购进新的维修网络设备,扩大了经营规模,平均每天能有300多元的收入。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王挽冬将他们送到市里条件更好的学校学习,还给孩子们都配备了电脑等学习工具,希望他们也能多接触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妻子周林林亦能定期去进行理疗,身体恢复也越来越好了。除此之外,利用空余时间,王挽东还种了3亩田,养了60多只鸡鸭,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他终于过上了自己向往的小康生活。
一时的贫穷没有打倒王挽冬,他以坚韧不屈、努力奋斗之姿,冲破自身的束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脱贫路上完成“华丽蝶变”。王挽冬从贫困迈进小康的事迹,激励鼓舞着每一个奋发向上的贫困户。
闲暇之余,王挽冬最喜欢的是听歌,《爱拼才会赢》是他的最爱。王挽冬说:“我虽然书读得不多,但知道只有勤奋、勇敢拼搏才能成功。”正如歌中唱的那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林志强)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