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君山区:用特色产业圆贫困户脱贫梦
发布时间:2020-11-13 11:25: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何瑶

“授人以鱼”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解一生之需。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岳阳市君山区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充分发挥丘、岗、湖、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聚焦11个省级贫困村和24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因地制宜,选准致富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园一产业”的产业扶贫“君山模式”。

1605237653360683.jpg

把准脉搏培育发展主导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君山区临洞庭,枕长江,大部分地区土地平整肥沃。为更好地推动产业扶贫,全区从实际出发,把准脉搏,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不断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从而提升群众的经济效益,达到扶贫致富的目标。

许市镇村民多年来习惯利用山地资源,造林种果。但因品种问题价格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该镇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和传统,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施产前规划,产中服务,产后保收的扶贫措施,对果树种植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成“红蜜柚”“康王橘”等柑、橘、柚系列优质果树种植基地,帮助贫困户提高种植水平增加收入。

1605237677758694.jpg

蔡广是许市镇柿树岭村康王片区的贫困户,自小身体残疾,1.5亩果林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以前一年就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两年,柿树岭村组织贫困户学习红心柚种植技术,免费提供果苗,为他们在房前屋后开垦荒地扩栽果树,果子成熟后实行统一收购的“一条龙”服务。今年,蔡广家的红心柚园,已挂满了金黄的柚子,收入将会突破10000元。

像蔡广这样的贫困户,目前柿树岭村还有15户。而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柿树岭村也不是独一家。柳林洲街道长沟子村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建立700亩葡萄种植采摘园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发展葡萄种植,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并与旅行社签订乡村旅游采摘协议,预计村集体年增收约20万元。

1605237694555655.jpg

近年来,许市镇的林果、药材种植,钱粮湖镇的稻虾种养,良心堡的观赏采摘农业,柳林洲的大棚精细蔬菜和特色水果种植,广兴洲的大白菜种植不断发展,采取年化固定收益分红等的模式,不断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去年该区5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就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创新方式 龙头企业助力脱贫

1605237707730589.jpg

“月工资2500元,还能就近在家照顾女儿,在这里上班挺好的。”在钱粮湖镇高桥村的湖边蛋品加工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双利正忙个不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两年前,吴双利的女儿突发疾病,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只能回到家乡照顾女儿。没有生活来源、女儿高额医药费压头……原本就贫困的家庭举步维艰。村里安排他到扶贫车间洞庭湖边蛋品加工厂上班,并帮他流转10亩水田养龙虾,现在年收入达4万元。现在的吴双利与往日是判若两人,整日见人笑哈哈。

近年来,君山区积极推进“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扶持26家“有诚信、有意愿、有场、有情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吴双利上班的岳阳市洞庭湖边蛋品有限公司,是君山区重点扶持的扶贫企业。去年,该公司作为君山区产业扶贫车间龙头企业之一,直接带动周边农户262户528人受益,其中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82人脱贫,户均增收6000元。

1605237717594921.jpg

除了大力发展企业外,君山区还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产业扶贫中。柳林洲街道腾辉合作社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是君山区定点产业扶贫基地。从2017年开始,在君山区政府引导下,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在合作社负责人黄辉的带领下,按照“市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运作、生产,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现在,贫困户除了有务工的劳动收入外,还有每年的利润分红,给贫困户们带来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据了解,近年来,全区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44个,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个,培植产业扶贫基地 44 个,覆盖贫困户 2200户5900人,人均年增收 400 元以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加了17%。

全面保障勤劳致富奋力增收

1605237727555992.jpg

“如果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很难过上现在的好生活。”晴好天气,正是收稻的好时节。广兴洲镇胜立街社区的贫困户刘补发一边操纵机器收割稻谷,一边这样说道。

2013年,刘补发患上了白血病,2016年底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患病的第二年,刘补发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并配型成功。治疗过程中的50多万元费用,通过医保扶贫“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多重保障政策,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

休养了两年,刘补发靠着自己的双手再次支撑起了整个家庭。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近200亩田种植水稻和蔬菜。第一年,就创收10余万。同时,他还利用政策优惠,购置抛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机械化农业用具,为周边群众提供机械化服务。

“幸亏现在党对贫困户的政策好,补贴高,我才能买这么多’帮手’。”刘补发介绍,通过扶贫政策,农机补贴高达几万元,自己只需要出一小部分钱就可以买到非常便利的机械。农忙时,他和妻子会雇几个小工一起打理流转土地,每年种田的收入达到十万元以上。除此之外,女儿上学也有教育补贴,减轻了很大一部分压力。“我现在生活稳定有盼头,心情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好!”

1605237739823342.jpg

乐观自信、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确保脱贫不返贫,刘补发树立了典型,并鼓舞所有贫困户,依靠双手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许市镇金盆村贫困户卢进旺,通过湘莲套种龙虾养殖,年增收约3万元。柳林洲街道芦花洲村贫困户王斌,创新大棚养殖技术“葡萄地套种香瓜”,在葡萄地里的空隙种植香瓜,等葡萄熟了采摘完毕,香瓜也成熟了,“瓜果”双丰收,年收入增加5万多元……

(何瑶)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