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25日讯(通讯员 孙舒 王帅)“首先对稻种进行消毒、包衣,再操作打印机,将稻种按规律排列在胶纸上,20米一卷,再挪到大棚里进行育秧。”3月20日,在华容县治河渡镇潘家村,潘山农机合作社法人潘山欣喜地向笔者介绍起“水稻3D打印播种技术”。
操作车间内,潘山和他女婿谢阳在不停忙碌着,一台打印播种机不停运行着。一粒粒稻种在育秧纸上欢快跳跃,不一会儿,育秧纸如画卷一般卷起存放,上面打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排排整齐的稻谷。潘山介绍,这一技术是将水稻种子倒入精量定位的播种机中,并在机器上铺放可降解的竹炭纤维育秧纸,通过滚轮将印刷机输送的稻种固定在印刷纸上,便完成了稻种“打印”。
“我们为了确保种子的品质,在打印前都要上药搅拌,提高种子的防病、防虫能力”潘山告诉记者,种子拌好后进行晾干,通过打印机的排列,均匀地将种子黏在纸上,可以看到种子排布的纵横线非常清晰、整齐,人工播种远远达不到这种标准。“打印好后,带着稻种的纸可以卷起来保存,和干种子一样,能够存放很长时间,到需要播种的时候随时可以下地。这就决定了可以提前开展播种工作,实现错峰用工。”
对比新老播种模式,潘山深有感触,他说,使用了3D打印技术,可省工省种,让苗匀苗壮,秧苗整体素质更好。“和传统播种相比,可以更好地避免因撒种不均匀造成种子浪费、播种费时等问题。新技术不仅为生产提质提速,还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潘山这样介绍。他同记者算了笔账,若采用传统硬盘育秧,一亩田需要2000多个约3元一个的硬秧盘,现在使用3D打印技术,只需使用成本几毛钱一个的育秧软盘,平均每亩可节省成本500元。
去年年底,为了解决早稻生产育秧过程中烂秧、请工难、效率低的难题,治河渡镇种粮大户潘山新建一栋工厂化育秧大棚,面积10300平方米。他通过多方考察学习,计划今年利用水稻“3D打印”栽培技术进行早稻育秧,他的育秧大棚可服务面积1500亩,除了搞好自己的800亩早稻生产外,还可为周边农户服务700亩早稻生产。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李挚赴君山区督导调研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等工作
- 李挚主持召开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调度会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 刚刚!岳阳携手荆州成立就业联盟
- “岳马”奔腾!两万跑友逐梦大美江湖
文明机关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 临湘30名“逆风宝贝”趣味过周末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