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2日讯(通讯员 吴德胜)聚能华容,共享芳华。3月31日,在华容县首届华商大会暨“校友回乡”交流会上,鲇鱼须镇程家岭村农民郑志勇获得“返乡创业典型”光荣称号。
1987年出生的郑志勇,从机械学校毕业后最初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发展,正当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父亲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2017年底从事大米加工的父亲在电话里告诉他,家里的“芙蓉香”牌大米,成为“华容稻”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产品。听到这个喜讯后,郑志勇决定返乡创业,和父亲一起打造“华容稻”品牌。
2018年春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注册成立了湖南芙蓉香米业有限公司。接下来,他针对米厂设备陈旧,产量低下,客户范围窄,稻谷来源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有的放矢地一件一件予以解决。他做通父母和妻子的工作将家里所有积蓄拿出来,还向银行贷款改造更新厂房和设备,新厂房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新添烘干机12台以及3万吨仓储标准库房和年加工量达5万吨的智能大米生产线。完善了从种植、烘干、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设施更新改造后,他又将精力放在扩展市场上,花了一年的时间,跑遍中国大部分省市,终于把“华容稻”优质大米销往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北有五常米,南有华容稻”的口碑声名鹊起。
有了稳定的市场之后,郑志勇以订单的方式与周边几个乡镇的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了提升“华容稻”大米的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他积极推广野香优利丝高档优质稻,挨家挨户指导订单农户让自然耕作中的富硒土壤增加可溶性,使大米蛋白质中饱含硒元素特有的营养价值。并且以高出市价20%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含硒优质稻。富硒野香优利丝大米市场前景广阔,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但抢插晚稻时人难请、成本高,传统插秧机返青慢,易遇寒露风影响产量。郑志勇自己更是尝尽了缺劳力、插秧机速度慢的苦头。于是开发一种多功能抛秧机的工作,摆在了学机械专业的郑志勇一切工作的首位。
从我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插秧机起到如今的70年间,世界各国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插秧机技术可以说相当成熟了。而作为一名普通农民,郑志勇要在这方面实现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2018年,他开始自行设计,画了改、改了画,一天到晚废寝忘食,光图纸设计就花了7个月时间。
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与伪造,更何况郑志勇所要攻克和挑战的是世界性的难题。要将蓝图变成现实,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当年底,郑志勇开始手工制作,到2019年花了资金上百万元,进行了30多次闯关试验,仍然存在抛秧不匀、苗滚需要人工协助、送秧风机力度不够等难题,一时间难以逾越。家人埋怨他耽误生意,浪费资金,外面也有人笑他不晓得天高地厚。
耐心是一切发明的基础。郑志勇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但他仍然百折不挠。正是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让他创造出了惊人之举。他非常冷静地,分析出失败原因,拨苗滚属于精密件,不能有毫厘之差。无法手工完成。于是他前后找了10多家机械厂,才在湖北一家大型机械厂的帮助下,完成制作出与图纸没有任何偏差的核心部件拨苗滚。
有心人,天不负。2020年,一季稻抛秧试验时,郑志勇发明的第三代抛秧机取得关键性的突破,除了履带走过时沟厢稍宽稍深之外,大多技术难题顺利攻关,其相比同类型产品具有很多优势,每天可完成抛秧300亩以上,是常规插秧机的3倍。后来又发现偶尔有掉皮带的现象,他又花了半年时间对齿轮和传动底座进行改良,第四代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这已经是第五代产品了,我还在向全自动努力”采访时,生得眉清目秀说话有些腼腆的郑志勇语出惊人,话语中透出新时代农民的智慧和底气。一直在跟踪这台“神器”进展,并且多次亲自操作体验的湖南省农科院教授唐启源嘉许,郑志勇发明的这种多功能抛秧机抛播均匀,力度适中,秧苗带土,没有缓苗期,返青快,分蘖多,更能保证产量。晚稻比人工抛秧提前10天,减少寒露风的影响,延长了季节,比人工抛秧可增产20%以上。
这台抛秧“神器”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权,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郑志勇虽然不相信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样的空话,但他坚信只要奋斗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真理。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李挚赴君山区督导调研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等工作
- 李挚主持召开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调度会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 刚刚!岳阳携手荆州成立就业联盟
- “岳马”奔腾!两万跑友逐梦大美江湖
文明机关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 临湘30名“逆风宝贝”趣味过周末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