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写作与诗歌人类学”讲座在吕梁学院举办
华声在线5月17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冯雅)“我希望自己像一头犀牛,喷着浓重的鼻息,我是粗野的,我踩扁了野花,溅起了唏里哗啦的泥水,遇到大河我直接冲下去,我让自己更加直接、粗野,也不要小心翼翼,我打破常规,也不要规规矩矩,我当然拒绝任何的规劝。孤独求败,也是我自找的,我所渴望的。这就是我说的‘犀牛写作’。”5月15日下午,“犀牛写作与诗歌人类学:周瑟瑟32年诗歌的变化”讲座在山西省吕梁学院举行。我国著名诗人周瑟瑟这样轻松解构他的“犀牛写作”,“诗的边界不是别人设定的,是你的心灵能够达到的边界,你能走到别人达不到的地方,找到你的诗,那才是你走出人群的那一天。我想走到人群之外写诗,我试着这样干。《犀牛》的路线,就是我不断走向人群之外的路线。”
此次活动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吕梁学院中文系主办,吕梁市文化产业商会、华宇广告、黄河情传媒承办。北岳文艺出版社“天星诗库:新世纪实力诗人代表作”推出了周瑟瑟32年诗选《犀牛》。该社编辑刘文飞说,周瑟瑟32年诗歌写作的变化,从一个角度给出了中国当代诗歌的一条发展线索,从传统抒情意象写作到他所实践的“元诗简语”写作,清晰地反应在我社推出的他最新诗集《犀牛》里。
多少年来,周瑟瑟一直在思考“诗歌人类学”。他认为,它是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或者被传统文化掩埋掉了。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他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诗歌人类学”是一种写作方法论,更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精神的恢复。当代诗歌更多依赖于个体的感性,当然感性是最天然的经验,获得经验的方式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向户外,进入到“诗歌人类学”的原生地带。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现场交流互动的气氛热烈。吕梁学院中文系党支部书记陈殿生认为,周瑟瑟的讲座回答了当代诗歌的诸多问题,他的“诗歌人类学”的思考具有诗歌与文化意义,他的写作是用诗歌去见证人类文明。吕梁诗人蒲苇说,周瑟瑟近年来每年都参加拉美国家重要的诗歌节,到拉美国家多所大学进行诗歌讲座,具有丰富的国际诗歌文化交流经验,他这次在吕梁学院的诗歌讲座,有效传递了他最新的写作经验与对当代诗歌文明的思考。
大学生们就当代诗歌现状与走向、诗歌的国际交流、90后诗歌、创意写作等问题,纷纷提问,周瑟瑟详细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获得了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朗诵艺术家孙美琴朗读了周瑟瑟的多首作品。吕梁市民歌学会会长、山西非遗传人刘桂连演唱了吕梁民歌《摇三摆》《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从另一角度呼应了周瑟瑟“诗歌人类学”与人类生存情感的内在关系。吕梁学院中文系主任吕勇兵总结了讲座。吕梁学院200多位同学,以及吕梁本地作家安艳芳、郑石萍等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