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江豚这一“水中精灵”的身影。5月17日上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媒体团踏上已经被关停的岳阳君山华龙码头,经过两年的生态修复,江豚终于又回到了这片它们曾经最喜爱的水域。(华声在线5月18日)
曾几何时,江豚只存在于老人的记忆中,孩子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标本。如今,随着长江生态修复的不断提速,江豚又回来了,与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生,再次印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正确、成绩斐然。
作为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长江江豚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非法砂石码头虽然创造了效益,却也给江豚、麋鹿等物种带来了生态灾难。砂砾成堆、土地硬化、噪音隆隆,当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离我们而去,无疑释放出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信号——生态灾难来临,人类可以独善其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不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这一趋势必然难以扭转,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将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现实证明,生态环境恶化后的修复成本十分高昂,而且直接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不断恶化的长江生态,掩耳盗铃是最糟的选项,唯有选择直面困境才能壮士断腕,做出真正的改变。2017年,当地在15个昼夜之内出动执法人员1321人次,对这一非法砂石码头进行了全面拆除,并通过回填土方、植播草皮等方式综合治理,终于让长江沿线14.2万平方米的原砂石码头重燃生机。可以说,正是有了生态建设这个“因”,才有了江豚回归这个“果”,而祖辈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江豚回游的启示有很多,除了对生态修复建设的肯定之外,更在于明确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破坏式的开发没有出路,唯有顺应自然,追求可持续发展,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确如此,环境友好,泽被万物,江豚回游即是长江生态蝶变的最好证明。随着湖南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持续推进,必将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相关专题:湖南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
岳阳要闻
- 2025年岳马南湖•全国青年企业家十公里精英赛开赛
- “我的洞庭行”生态文明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 事关中秋国庆,岳阳发出重要倡议!
- 湘超岳阳首赛,撬动消费超7000万元!
- 看准“窗口期”组织秸秆有序焚烧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
综合新闻
- 总投资75.6亿元!G107岳阳段开始扩容
- “湘粮出湘”西进 岳阳优质粮油蓉城签单5亿元
- 相约江湖 共叙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会在岳阳举行
- 致全市球迷的感谢信
- 岳阳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文明机关
-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岳阳这个村为什么能?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法治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