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目前北京市有134家医院设有急诊科并提供急诊服务。自3月3日起,每日汇总全市134家医院的急诊科就诊人次、抢救室和留观床位使用率,并通过百度地图APP、百度APP、高德地图APP等向社会发布“拥挤等级”,呼吁市民结合“拥挤等级”信息,选择离自己家近、拥挤等级中或低的医院急诊就医,减少无序流动,降低急诊过多人员聚集出现交叉感染风险。(3月8日《北京青年报》)
为了应对疫情,防控初期很多医院只保留了发热门诊、咳嗽门诊,普通门诊、急诊门诊也关闭了。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为了满足正常就医需要,开始陆续恢复就医秩序,普通门诊、急诊门诊开始恢复对外营业。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然而,不好的是,出现了“急诊门诊很拥挤”现象。按说,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市民忍耐了那么久,坚持了很长时间的“非必要不去医院”,既然目前可以去看病了,自然一些积累的患者想“赶快到医院去看病”。
不过,据医疗机构的信息显示“不是急诊的人”也去看急诊了。一些医院的急诊人山人海。为了避免“扎堆看病”现象出现,合理疏导患者人流,北京市实施了“拥挤等级”发布制度,呼吁市民“错峰看病”、“错时看病”,尽量不要到急诊门诊去拥挤。能够看普通门诊的不看急诊,需要看急诊的也要区分实际情况,实现“预约看病”,减少不必要的拥挤,以避免因为人员聚集出现交叉感染。
这种“拥挤等级”发布是对的,我们有必要关注“不是急诊病人”也要到急诊门诊拥挤的现象。
在人们意识里,总是认为急诊门诊才是最安全的,才是最直接的,才是“看病最快的地方”。因此,人们一旦感觉不舒服,总是习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赶紧去急诊门诊看病”。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和人们的传统认知,以及“知识不对等”造成的。市民不知道自己的实际病情,总是希望问题能够在急诊这个地方“快速解决”,生怕耽误了病情。以至于让“不是急诊的患者”加剧了急诊拥堵。
对于患者而言,需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不是急诊”就要“不去急诊”,即便感觉自己的病情紧急,也要尽量“避开高峰”。比如,可以借助预约挂号平台、医院网站、医院APP了解就医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医院看病,这是对自己好,也是为他人好。“将有限的急诊资源留给最需要的急症患者”,这是该有的情怀。
再说了,眼下疫情还没有结束,还是应该坚持“能少去医院就少去医院”,“能去普通门诊就不去急诊”。急诊门诊恢复正常,还要坚持“不紧急不看急诊”。
岳阳要闻
- 2025年岳马南湖•全国青年企业家十公里精英赛开赛
- “我的洞庭行”生态文明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 事关中秋国庆,岳阳发出重要倡议!
- 湘超岳阳首赛,撬动消费超7000万元!
- 看准“窗口期”组织秸秆有序焚烧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
综合新闻
- 总投资75.6亿元!G107岳阳段开始扩容
- “湘粮出湘”西进 岳阳优质粮油蓉城签单5亿元
- 相约江湖 共叙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会在岳阳举行
- 致全市球迷的感谢信
- 岳阳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文明机关
-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岳阳这个村为什么能?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法治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