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井散人
6月10日,岳阳市文联组织“守护好一江碧水”创作采风活动,60多位文艺工作者沿163公里长江岸线一路前行,用脚步丈量,用镜头捕捉,用身心感受,行程满满,收获多多。本次采风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转发了该活动报道。尽管创作成果尚在期待之中,笔者还是忍不住为之点赞:如此采风好!
文艺工作者该如此深入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精辟论述: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近年来,我市上下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沿江各县市区扎实推进长江生态修复攻坚战,砂石码头蚕食岸线的现象得到了完全扭转,沿江一线的污染企业被彻底关停,美丽的天鹅又重新飞回临江的白泥湖悠闲觅食。放眼163公里长江岸线,但见绿草如茵,鲜花欲燃,展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美画卷,也彰显了岳阳人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文艺家只有走出自己清冷的书斋,感受身边火热的生活,才能从浅吟低唱的个人圈子中走出来,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时代新篇。
事实上,岳阳的文艺家们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市作协副主席丘脊梁2018年深入平江三里村采访,写出了反映我市脱贫攻坚的优秀作品《山岭上的血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予以刊载。无独有偶,临湘市作协主席肖学文、副主席杨志宏先后撰写的《水润大泽》和《人勤春来早》等优秀作品,同样获得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青睐。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都是我市作家深入生活的最好注脚。
当然,指望一次短暂的采风活动能够催生出多少文艺大作问世,显然不切实际,但这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举措无疑值得肯定。坚持下去,久久为功,必有收获,至少笔者对此抱有信心!
岳阳要闻
- 2025年岳马南湖•全国青年企业家十公里精英赛开赛
- “我的洞庭行”生态文明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 事关中秋国庆,岳阳发出重要倡议!
- 湘超岳阳首赛,撬动消费超7000万元!
- 看准“窗口期”组织秸秆有序焚烧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
综合新闻
- 总投资75.6亿元!G107岳阳段开始扩容
- “湘粮出湘”西进 岳阳优质粮油蓉城签单5亿元
- 相约江湖 共叙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会在岳阳举行
- 致全市球迷的感谢信
- 岳阳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文明机关
-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岳阳这个村为什么能?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法治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