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日,一名27岁的硕士研究生从央企辞职去送外卖,引起热议。这位名叫“峰哥”的年轻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入职一家央企。因单位人员调动太大,最近他选择裸辞,并利用送外卖来实现职业过渡。“峰哥”告诉记者,自己很享受这份工作,“时间自由,不受约束,很幸福,可以丰富社会经验”。倒是不少网友,不认同他的选择,嘲讽其“显然没经受过社会的毒打”“不就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吗”。(8月9日《浙江日报》)
其实,研究生“送外卖”的事例并不新鲜,先前就有类似这样的报道,比如:有浙大毕业生种杨梅的,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有海归博士当汽修工人的……笔者以为,他们之所以如此“选择”,是他们充分认识到,不管是浙大、北大、清华毕业生,还是海归博士,都应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众所周知,需求就是机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把社会的需求作为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既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又可使自己找到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当前社会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送外卖、种杨梅、卖猪肉、做保姆、汽修工等都是需要人来做的。而我们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思想敏锐,眼光独到,从来不缺思想,只是缺乏就业经验。而一定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对从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发挥其所长,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大的价值。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择业观也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再把进机关当公务员、进央企当白领当做唯一的择业标准,继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放弃所谓的“体面”职业,而去选择送外卖、种杨梅、卖猪肉、做保姆、汽修工等等所谓不太“匹配”的职业。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择业观念的转变。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几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岗位少、专业不对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还是陈旧的就业观在作祟。有的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而对于那些认为“掉价”“失面子”的“蹩脚”岗位却不屑一顾。择业观如此陈旧,怪不得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家坐等“啃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研究生“送外卖”也是一个“就业示范”,这不仅是择业观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因此,笔者以为,对于研究生“送外卖”,大家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岳阳要闻
- 2025年岳马南湖•全国青年企业家十公里精英赛开赛
- “我的洞庭行”生态文明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 事关中秋国庆,岳阳发出重要倡议!
- 湘超岳阳首赛,撬动消费超7000万元!
- 看准“窗口期”组织秸秆有序焚烧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
综合新闻
- 总投资75.6亿元!G107岳阳段开始扩容
- “湘粮出湘”西进 岳阳优质粮油蓉城签单5亿元
- 相约江湖 共叙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会在岳阳举行
- 致全市球迷的感谢信
- 岳阳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文明机关
-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岳阳这个村为什么能?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法治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