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3日讯(通讯员 葛蓓)7月10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共涉及到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创新、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五大领域的24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其中,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推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成功入选,岳阳自贸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为该创新提供了样本做法。
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岳阳自贸片区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虽然有着应对风险防控的相关措施,但缺少完善的补偿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在实际运营中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又有着实际需求及强烈意愿,对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城陵矶新港区、市财政局及银行机构着手探索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补偿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了全市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渠道少的问题。
2022年3月,随着风补资金的成立,成功打通了金融机构通道,结合自贸片区对风补资金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片区内首次成功为3户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共计1000万元,完成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共计1527万元,实现了此项工作的“零”突破。当年已有21家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签约,推动银行与企业签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69亿元。
在省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全力支持下,2023年1月,岳阳自贸片区“探索建立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三部委的推介,其做法也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经验的形成提供了参考借鉴。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这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在全国推广,既为自贸片区范围企业融资提供了合作金融机构的支持,又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对于片区招商引资新成立的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更是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只能依赖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获得融资的情况,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放在生产经营和研发上,从而助推企业的高速发展,也对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审:张娟玲,二审:秦郁欣,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李挚主持召开岳阳企业家沙龙江浙沪企业专场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