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7日讯(通讯员 郑甘 胡清 姚望)在汨罗长乐,每年元宵节,一场精彩的长乐抬阁故事会都会如约而至,此时长乐古镇便成了万人空巷的“故事”海洋。年复一年,故事精彩上演,素有“高跷王子”之称的郑大军也从不缺席。
郑大军今年48岁,他从7岁开始学踩高跷,一踩就是41年。元宵节当天,他坐在古镇侧边房屋2楼的窗边上,自己用布条捆绑于小腿,完成人与高跷的连接。“踩高跷必须要学会自己绑高跷,这是个技术活,太松了容易摔跤,太紧了,腿就会受伤,不方便发挥,脚带绑的松紧合适才能走得更远……”
▲郑大军
“他来了,他来了!”演出现场,当郑大军身着鲜红的七品芝麻官戏服,头戴官帽,手摇折扇踩着5米的高跷走在古镇上,人们都仰着脖子观看着他的表演,喝彩欢呼不断。表演过程中,郑大军还做出扭、跳、弯腰、后仰等诙谐幽默的动作。“我在行走过程中感觉到累的时候就会吹口哨,和观众积极互动过后,大家给予我热情的回应,就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接触高跷的四十多个年头,郑大军走的高跷从1米到了5米,多年里从无摔跤记录;5米高跷有多高?大约是两层楼房的高度,也是长乐人口中的一丈五。2019年,郑大军花了200元买来两根直挺挺的杉木,连夜赶制高跷。一副高跷重达20多公斤,对平衡与体力是一个考验,但他依然能够踩上高跷健步如飞。
▲长乐"高跷王子"郑大军
说起踩高跷的秘诀,郑大军的诀窍就是胆子大、心态好、有耐力,“踩高跷既锻炼身体,也锤炼意志,我很享受踩高跷的过程,明年我希望能踩6米的高跷。”
长年累月的练习与表演,让郑大军精湛的高跷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每年都有来自北京、河南、浙江等五湖四海的相关机构请郑大军进行高跷表演,他积极参与并推介,将长乐抬阁故事会文化带向了更大的舞台。今年春节期间,郑大军也接到了许多地方的活动邀约,但他都一一婉拒,在郑大军心里,“故事会”就是长乐的“年味”。“文化的根就在群众当中,作为长乐人,我觉得留在家乡演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宣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郑大军和他的弟子们
郑大军不仅自己踩高跷,还带着长乐古镇的人们一起参与。现在他已经培养了60多个徒弟,小至7岁,大至23岁。今年的元宵故事会现场,有9位弟子和郑大军一起表演。“保持膝盖弯曲,否则一脚踏空就会往后摔倒。”休息之际,郑大军细细指点23岁的杨求恩。看着别人手上的奶娃娃,他也不忘说句:“带着过来学踩高跷哦!”
在郑大军心中,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乡愁,一场演出,就是一次传承。“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踩高跷。同时我也希望把我的弟子们带出来,前无古人,我希望后面是有来者的,希望弟子们赶上我、超过我。”
一审:陈雪梅 二审:秦郁欣 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李挚赴君山区督导调研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等工作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