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文旅

>

正文
共赴旅发盛会·岳阳城记 ③|鱼巷子的呼吸与重生
发布时间:2025-04-01 19:08:25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马如兰

编者按:

2025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岳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推动岳阳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七个岳阳”新局面的重大机遇。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日报社、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倾力推出“相约2025·共赴旅发盛会” 融媒体系列报道,全面讲述湖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擦亮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文旅品牌,助推岳阳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敬请关注!

鱼巷子的呼吸与重生

——一条洞庭湖畔老街的百年回眸与焕新之路

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前世:青石板上,游弋千年的水纹

洞庭湖的晨雾还未散尽,鱼巷子的青石板已泛起粼粼波光。这些麻石铺就的街巷,每一道缝隙都沁着湖水的咸腥,每一块凹凸都刻着渔网的勒痕。

很久以前,这里便是渔民与城市的脐带——活蹦乱跳的鲜鱼从洞庭湖的浪尖跃入竹篓,再顺着青石板路滑进人们的灶台。

这条因渔市得名的巷子,肇始于宋,繁盛于明清。

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鱼巷自上正街西一百七十五步,至南岳坡巷又三十五步滨江”,曾是岳阳城最繁华的“水陆码头”。

岳阳的老人们回忆,从南边的街河口到北面的南岳坡,湖边停靠着上百条帆船。有下江船、川江船、宝庆船等,街巷子两边,有老字号的鱼档、布店、食馆、戏台、茶楼,青砖院楼林立。

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新中国成立后,鱼巷子依旧是岳阳最鲜活的市场。

清晨的薄雾里,渔船靠岸、鱼贩吆喝,湿漉漉的篮筐里银鳞闪烁,空气中弥漫着鱼腥与汗水交织的气息。

从早晨开市到傍晚歇摊,巷子里人来人往。买鱼的、卖鱼的、闲逛的,老巴陵话、东边乡下话、湖北话、宝庆话、川江话、下江话,不同口音的方言,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那时的鱼巷子,连空气都是活的——鱼腥裹着汗味,蒸腾成市井的烟火,浸润着岳阳人“无鱼不成宴”的脾性。

然而,时代的浪潮也曾将鱼巷子推至暗礁。

电线如蛛网般横亘,遮雨布在风中褴褛飘摇,老木板房在岁月中朽蚀……青石板缝隙里的故事,渐渐被掩埋。年轻人搬离,原住民凋零,只剩吆喝声,固执地守着这条巷子的魂。

网友“姚哥1845”感叹:“几十年过去了,慈氏塔周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青石板路承载的记忆,似乎即将被现代化的浪潮淹没。

蜕变:修旧如旧,缝补时光的裂痕

2014年,鱼巷子迎来转折。

为了传承岳阳这座古城的重要城市记忆、彰显厚重的历史底蕴,岳阳市城投集团以“老岳阳市井生活”为魂,启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区,其中也包括“渔市文化”代表鱼巷子。

鱼巷子改扩建一期工程以“修旧如旧”为核心理念。而改造并非简单的推倒重建。

改造者岳阳市城投集团保留鱼巷子原有街巷肌理,手持绣花针,在历史与现实间穿针引线——青石板被小心撬起,雨污分流线路被埋藏到地下;破败的建筑外墙被修复改造,一栋栋仿古建筑拔地而起。

2020年9月30日,鱼巷子一期正式开街。历经数百年沧桑、传承千年文脉的老巷再现昔日芳华。

临巴陵广场的三层观光楼率先完工。习檐、斗拱,周遭环廊,顶覆青瓦……明清风格的青瓦白墙与遥相对应的的汴河街、岳阳楼景区浑然一体。每天下午4时许,一家家主打鱼美食的餐饮店,便开始忙碌,准备迎接晚餐高峰。

沿着巴陵广场往洞庭湖边走,绿化整齐有序,市民与游客可住进观湖酒店,近距离欣赏洞庭湖的烟波浩渺。

如今的鱼巷子,各种商业业态在这里繁茂生长。

“以前那边都脏的很、破旧的很,现在修得多漂亮啊,更好了。”见证鱼巷子从繁华到平静,再到重建一新,老居民夏阿姨拍了几百张周边照片,记录了鱼巷子的变化。

在鱼巷子做了十多年生意的周翠红说,鱼巷子改扩建项目以后,这里再也不仅仅只是个简单的鱼交易市场,还激活了不少跟鱼有关的餐饮行业,人气比以前增加不少,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今生:城市客厅,烟火与新潮共舞

焕然新生的鱼巷子,是复古与潮流的奇妙融合。 清晨,鱼巷子仍是本地人的主场,市民拎着菜篮挑选鲜鱼,早餐铺的米粉热气氤氲;午后,年轻人涌入网红奶茶店,绿豆皮与螺蛳粉的香气交织;傍晚,沿洞庭湖游步道上,阿姨们随音乐起舞,孩童在夕阳下嬉戏,恋人在垂柳旁相互依偎。

在这里,可以吃到岳阳的传统美食,也可以沿湖漫步,打卡绿皮火车车厢改造成的海底捞夜宵车,可以远眺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与水中的夕阳,更可以在红船艺术馆和非遗展示中心深入了解岳阳的历史非遗和文化精髓,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

最动人的修复,在于留住“人”的温度。

在岳阳,“霸钢”是“茶杯”的意思,“搞茉莉”是“干什么”的意思,“嗦丽”是夸人“漂亮”。

而这些趣味横生的方言,都被印在鱼巷子的墙上。游客漫步鱼巷子,可以“临时抱佛脚”,跟着墙上的话现学现卖几句,触摸方言的温度。

岳阳市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让老街‘活’起来,而非成为标本。”

不远处的洞庭湖边,新建起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洞庭渔火季”系列主题活动在这里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人轮番登台,为市民和游客奉上多元化的音乐盛宴。

“一有活动,游客的车都停到家门口来了,人气很旺,非常热闹!”年过七旬的邓秀梅,家住慈氏塔社区,距离“洞庭渔火季”主舞台只有数百米,“站在家里的阳台上都可以看到烟花,气氛和过年有得一比!”

岳阳市城投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的鱼巷子、洞庭南路,与汴河街、巴陵广场、岳阳楼景区串联成有机整体,正加快打造集人文、创意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全力助推岳阳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从渔火摇曳到文旅地标,鱼巷子的蜕变,是岳阳古城“保护与重生”的缩影。它不再只是老照片里的斑驳记忆,而是新旧交织的鲜活呼吸——在这呼吸里,城市记忆重获新生,城市文脉得以延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审:罗诗苑,二审:王相辉,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