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学生集体就餐

校长亲自煮饭/老师烧火

课堂学生情景

学生做游戏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讯 65个学生,5个老师,4间教室……坐落在红花乡南寿村的南寿学校,位于红花乡正东端,这里距离乡政府15公里,群山环绕,树木葱郁。9月3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记者沿着崎岖的山村公路几经周折,来到南寿村小进行实地探访。
循着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记者来到校园,几十名学生,有的在长满荒草的操坪里做游戏,有的在教室里翻看刚发下来的新书……偌大的操坪上看不到跑道和篮框,校园内除了一个乒乓球台外,别无其它活动设施。加之学校人员较少,整个校园显得空荡荡的。
甘习勤是南寿学校仅有的5名老师中的一员,今年51岁,已在山里执教了15年。他既是学校负责人,又是班主任;不仅要上语文、数学课,还负责教孩子们唱歌画画……
谈到学校学生较少的原因,甘习勤告诉记者,南寿学校建于1996年,当时设有初中、小学部,在2006年之前这里的学生还比较多,后来由于学校合并后,撤除了初中部,五、六年级学生相继转到附近的王岭小学就读。加上近年来村里许多年轻人陆续在外买了房子以及部分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眼下村里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妇女留守农村带着孩子读书。
据了解,学校开设一年级到四年级,共4个班,加起来65名学生,年龄最大的孩子9岁,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多。
学校虽不大,可“五脏俱全”,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南寿村小开齐了低年级所有应开的课程,语文、数学、美术、体育……一样都不能少。甘习勤说,除了正规的课程,老师们还会编一些游戏,教孩子们一些体操、歌曲等小节目,然后让孩子们表演,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山里学生居住分散,一部分学生中午饭无法回家吃。在教学楼的后方,有一幢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泥砖房改成的食堂,这里仅有一个土灶,一堆柴火,几张旧桌子。30多位离家远的孩子和老师们就在这里吃饭。甘习勤说,站在讲台上,老师们教学;放下书本粉笔,拿起锅碗瓢盆,老师们又成了学校的厨师。平常,孩子们也会来帮他打水、生火、洗碗,食堂里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尽管人少,条件也异常的清贫,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差。去年,南寿小学四年级语、数双科测评成绩名列红花乡第一,今年,在全市四年级语、数、综合科抽测中,夺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谈到学校的变化时,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学校教学楼粉饰一新,安装了远程教育,购置一个乒乓球台,装上吊扇,新添了饮水机。但课桌椅已经旧了,厨房是瓦房经常漏雨,需要改善。希望能尽早建起升旗台、加固围墙、绿化操场以及添置电脑等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
[三湘华声全媒体实习 李干成 通讯员 周敏 曹卫华] [责编 李干成]
岳阳要闻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李挚赴君山区督导调研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等工作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