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4日讯(通讯员 方真季子)晚风渐凉,灯火璀璨闪烁,一群人穿梭在寒风习习的大街小巷,这是平江思源实验学校正在对今年的新老师进行上门家访。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服务、规模扩大等原因,思源实验学校的教师流动总是很大,如何让老师进得来、留得住、安得心、教得好,就成了学校负责人袁科文的心结。
今年,学校又新进了36位新教师。按惯例,以往每次新进教师见面会,新老师们会被邀请到五楼会议室,双方客客气气一通讲话。“那种见面显得有些流于形式,表达不了我们对新老师的真切关爱,今年我们要把见面会开到每个老师家里去。”袁科文说。
于是,每逢下班间隙,老袁就率领校务会成员行走在街头巷尾,看似简单的叩门问需,嘘寒问暖,却打通了人心隔膜的“最后一米”。
“这是我家里第一次来这么多同事!”开门的瞬间,王老师激动得手忙脚乱。她之前在乡下教书,孩子跟婆婆在农村读幼儿园,丈夫在外单位工作,一家四口分散在三个地方,总是聚少离多。现在一家团聚,学校的突然到访使她倍感温暖。
如果不靠近,怎么听得见别人的心跳?如果不交流,怎么能收获这么多感动?每次家访,老袁和同事们总是感慨不已:因为患强直性脊柱炎,每晚睡觉前都要喝一杯药酒暖身子的邓老师;中年丧偶,儿子读大学,一个人守着家里的孙老师;孩子住院一年多也舍不得请假的李老师……
可是,他们在学校、在教室、在走廊,他们总是那么灿烂地笑着、忙碌着、奔波着。
“一个身心疲惫、心不安定的教师是无法专注于教学的;一个没有理想、缺少兴趣的学生是提不起学习动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打造适合教育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用实际行动为老师和学生敲开幸福之门。”老袁说。
去年下期,为了让53名省外、县外和偏远地区教师有家的感觉,他向上级申请,给每一间宿舍装上空调,提供免费住宿、晚餐、热水、网络、物业维修等服务,教师只需带上床单、被褥就可以“拎包入住”。
“下班后,还能到操场散步消食、打排球,有伴、热闹!”入住宿舍的老师们对新环境很满意,纷纷表示一定努力工作,尽快适应学校快节奏、高标准的要求。
一审:陈雪梅 二审:秦郁欣 三审:张亮
岳阳要闻
- 聚焦现代石化产业,岳阳“引才专列”首次开进兰州
- 李挚赴君山区督导调研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等工作
- 悦闻 | 四道算术题,解码岳阳民营经济
- 岳阳市开展“清明祭英烈”示范性主题活动
- 岳阳: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
- 为促进宁岳两地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综合新闻
- “数智岳阳楼”惊艳亮相
- 岳阳市打造高水平“洞庭粮仓” 高质量推进全年728.5万亩粮食播种任务
- 特稿丨21公里“奔跑”,解锁岳阳楼区“流量密码”
- 地理标志国际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岳阳开班
- 2025岳阳马拉松暨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岳阳站)鸣枪
文明机关
- 整治基层“微腐败” 提升群众“满意度”——岳阳楼区向群众身边风腐问题出招亮剑纪实
- 让红色地标绽放新时代光芒 ——岳阳市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见闻
- 云溪:清明禁炮在行动 文明祭祀成常态
- 暖胃更暖心!平江这个社区食堂守护银龄“舌尖安康”
- 平江县汉昌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三长”赋能基层治理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