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新剧《楼奴》正在热播,道尽现时高楼价,大多数人忙忙碌碌就是为了购房的辛酸无奈。其实,这不仅是一般人要面对的问题,娱乐圈中大多数明星购房时也并非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他们一样为了供楼无法选择工作,同样在为银行打工。
阿娇 月供至少10万
圈内有一种说法是,英皇通过怂恿买楼达到控制艺人的目的。虽然此说法没有被英皇高层印证过,但旗下艺人阿娇却是活生生的案例。
2001年,Twins走红,阿娇连扫多个楼盘,不过都是短期持有,价格合适就卖掉,套现数百万。尝到投资房产甜头后,阿娇于2007年又一次性购入两间中层单位,价值近3000万港元。
可惜2008年初就爆出艳照门事件,阿娇形象大跌,工作量减少,供不起两间房的她唯有亏损130万港元卖掉其中一间物业。2009年阿娇再次以374万港元入市买房,持有4年后,于2013年1月以535万港元卖掉,但同年5月阿娇又以979万港元高价再次购入西九龙一低层单位。现在阿娇有两间千万豪宅在手,月供十多万港元,是名副其实的楼奴。
为了应付巨额房贷,人气大不如前的阿娇唯有到内地拍剧,但有消息指阿娇以往开价20万港元一集,现在降到一集只收10万港元,如果剧集超过18集,还有折扣。此外,广告价格也缩水,阿娇近年以平均每个广告50万港元接拍,之后每年续约费约30万港元。
对于任何商业活动,阿娇也来者不拒,去年除夕倒数活动,除去置装、化妆、交通和英皇佣金等费用,她只收到不足3万港元,她埋怨说:“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据统计,阿娇近年虽然工作繁忙,但年收入不超过500万港元,只是为了还楼债,她除了继续埋头工作没得选择。
陈奕迅 月供70万
自称怕老婆的陈奕迅,不仅无条件满足徐濠萦的购物欲望,去年1月还以2.3亿港元的价格购入独立屋送给老婆。虽然业主一栏只填了徐濠萦的名字,但陈奕迅全额负担起每月60万港元的房贷。
去年8月,陈奕迅再次斥资1亿港元以与老婆联名的公司名义买入黄竹坑3个商厦单位。也就是说,陈奕迅一共背负3亿多楼债,香港媒体替他计算每个月仅供楼支出就高达70万港元。
据报道,陈奕迅为了买楼暂时放弃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和录音室的梦想,加上他需要支付罹患肝病的父亲全额的医药费用和千万装修费,即使2015中国福布斯名人榜显示他年收入为8600万元人民币,但他仍无法休长假,不停巡演赚钱导致他压力过大,有躁郁症复发的倾向。
陈奕迅在2004年时,以2200万港元在香港买下的豪宅嘉仑台,当时为了供楼,他也曾疲于奔命,甚至搞到情绪低落,幸好该楼盘在2008年卖出3500万元港币,但隔年,陈奕迅又资助老婆开服装店,今年2月徐濠萦在香港尖沙咀又开分店。不时为老婆贴补费用的陈奕迅对此宽容对待,不只一次开口护妻:“钱方面,反正我家里的钱花不完”。但如今他要背负逾3亿港元房贷,不得不拼命工作赚钱。
张可颐 月供近6位数
前无线花旦张可颐近几年淡出观众视线,并非她不想亮相,只是她3年前从TVB跳槽后,一直发展不顺利。
现年45岁的张可颐如果靠积蓄生活应该没有太大压力,偏偏她在逃离TVB不久后就以600万港元购入元朗四季豪园独立屋,并以300万港元豪装新居,但当装修到了收尾阶段,新公司突然裁员,令她大失预算,加上是家中独生女要养家,还购买了小单位物业投资,每个月接近六位数的房贷令她面临随时供不起楼的困境。
对于供不起楼的消息,张可颐解释说:“以前努力工作时赚到些钱,投资也有赚,我是一个很保险的人,不会买一间自己供得好吃力的房。”
话虽如此,但张可颐2013年恢复自由身后从不挑工作,去年她悄悄接过香港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贵为昔日视后的她自降身份与四线艺人搭档,负责介绍香港旧区建筑物。今年6月,张可颐又被拍到拿着手造丝花、一大卷颜色画纸和一袋卡通软垫现身元朗,原来她试着放下演员身份开创副业,与朋友在元朗创办了一间兴趣学习中心。对于解决供楼吃力问题,张可颐的做法是“赚得少就供久一点”。
岳阳要闻
- 岳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召开
- 岳阳3县市跻身全国县域旅游榜!
- 双向奔赴建功业!岳阳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 李挚到湘阴县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并为基层党支部讲党课
-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开放岳阳拥抱世界
- 民建商贤聚巴陵⑦|这座棉纺名城有了新身份!
综合新闻
- 致敬榜样 凝聚“三农”力量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 周末岳阳市仍有阵性降雨 6月30日后转晴热高温
- “江湖不远 岳阳很近”
- 岳阳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6月20日至24日岳阳市有持续性较强降水天气过程
文明机关
- 书香浸润基层!《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在岳阳县举行
- 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汨罗市营造崇德向善之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用爱为生命续航 云溪26岁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伴我成长——云溪区2025年“书香云溪”全民阅读暨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
- 奋战100天·决胜旅发会 ⑪丨老人家门常开为哪般?老巷改造背后藏温情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