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乌苏里江念洞庭——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2)
发布时间:2018-04-28 12:13: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编辑:资雄峰

(周自然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有谁记得这是出自哪首民歌吗?

“《乌苏里船歌》。”岳阳作家、鸟人张小章(阿荻)答对了。他还会唱,还唱出了原唱歌唱家郭颂的风格。

这是一首欢快甜美、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反映了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每当人们唱起它,心情就格外开朗。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他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4月24日,“跟着大雁去迁徙”志愿者终于来到了乌苏里江畔的乌苏镇。鸟人到乌苏里江,自然是看鸟、看湿地。但阿荻多带了一份心思:看鱼、看食物链、看渔业文化。他觉得:“乌苏里江上也存在越境捕鱼、文明捕鱼的情况,但这边做得比洞庭湖好多了。”

1

一提起东北,人们大概首先想起的冰雪风光与高大豪放的东北汉子、美丽直爽的东北姑娘。其实,东北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仅拥有广袤的黑土地,还有极其丰富的水资源。东有乌苏里江,西有嫩江,南有辽河,北有松花江、中有牡丹江等几大主要水系;同时还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大型湖泊,盛产各种美味的淡水鱼,可谓是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阿荻说:“这也是鸟类迁徙为什么一定要落脚停留的食物性原因,与洞庭比较有很大的同一性。”

东北因天气寒冷、营养的强制性累积,是鱼类对付寒冷的主要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冷水鱼肉特别鲜美的主要原因。

大东北到底有多少种鱼?除了东北大学的鱼类学专家,连一些世代捕鱼的老渔民也说不清楚,抚远渔民把黑龙江里最珍贵、也是最美味的鱼编成了一句话:“三花五罗十八子”,主要是指江鲤鱼、大黄鱼、白鱼、江鲫鱼、敖花(桂花鱼)、边花(鳊鱼)、草鱼、十八子(一种沉江底的小鱼)、板黄(黄古鱼)、大马哈鱼等等。

因了发达的水系,渔业文化是整个东北地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抚远早市,就是领略这种文化的窗口。有鱼贩偷偷告诉阿荻,抚远早市的鱼,大部分来自黑龙江俄罗斯段,因为俄罗斯人普遍不喜欢食用淡水鱼,所以那边的鱼更便宜更肥美。

东北江河湖泊的鱼类,与洞庭湖比,似乎名贵鱼多一些。上世纪80年代,长江、洞庭湖尚有120多种鱼类,由于渔民高强度非法捕鱼,导致鱼类资源快速衰竭,目前可以常见的不到30种了,面条鱼、胭脂鱼、金枪鱼都灭绝了!

(张小章 摄)

2

离抚远市不远处的江边,叫“通江口”。而岳阳市城陵矶桂花园附近水域叫“三江口”。不止是历史,地理也有惊人的相似噢。

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江的对岸有一座高耸的山峰,老祖宗叫它“抓吉山”,俄罗斯人现在称为“达克尔山”。由于黑龙江的“黑水”与乌苏里江的“乌水”在温度、色泽、养料等方面的差异,是多种鱼类的汇集水域,接近5月,乌苏里江渐渐开江了,赫哲族渔民和汉族渔民都聚集在江边沙滩上,搭上临时窝棚,摆开网具,准备大干一场。

乌苏里江,郭颂唱响的乌苏里江,它发源于吉林东海的锡霍特山脉西南坡,是中国仅有的几条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岸那丹哈达岭森林和三江平原。江东岸更是山岳连绵,峭壁陡立。

乌苏里江原是我国的一条内河,自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以后,现成为一条界江。它是黑龙江右岸一大支流,鱼产丰富,两岸植物繁茂,岗峦辉映,妩媚艳丽,曾经是祖国最美丽的江河之一。据渔民介绍,乌苏里江每年有5个月左右的封冻期,今年的开江时间在4月上旬。

江开了,也是渔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不过每年的捕捞时间不会太长,去掉封冻期,还有禁渔期,每年只有5个月时间。黑龙江干流水域的禁渔期从6月11日至7月15日,乌苏里江干流水域的禁渔期从10月1日至12月20日,两条江的禁渔期都为55天。

(张小章 摄)

3

渔民于广贵在窝棚里一边喝酒一边对《湖南日报》记者和《岳州地理》记者说,多年来,渔民自身对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到位,鱼少了,鱼跑了,虽然都是一条江,都跑到江那边去了,就像我们北大荒,曾经“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现在只是传说。

说着,他将手指插入身边的丝网孔,“现在使用的网具,确实先进,地龙网、绝户网,网眼小的恨不得能把鱼籽都捞上来,以前规定乌苏里江使用网具是插3的(就是可以插进去3个手指头),现在插一都难。”

能够“将手指插入身边的丝网孔”,证明东北渔民还算理性、还没有疯狂;而据记者8年来的调查目击,洞庭湖的渔具根本就没有孔,连牙签也插不穿。几乎全部是要命的尼龙布。

确实,由于化纤工业发展,我国的捕捞制网技术可谓“国际领先”,已经达到了“网到鱼竭”地步。这种无节制的捕捞,加上环境的污染,导致了今天这种状况。阿荻忧心忡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象洞庭湖、乌苏里江等我国传统的淡水渔业区,前景堪忧!

在跟这些等待开江的赫哲族渔民聊天中,阿荻了解到,跟中国相反,河对岸的俄罗斯就一直很注意保护自身渔业资源,去年禁渔期,中俄联合进行资源检查,发现我方岸边有网具,捞上来一看,网里全部是蝇头小鱼,俄方人员感很诧异:这么点的鱼你们也捕?而俄罗斯那边的网具,网眼是插5的(5个手指头并排),俄罗斯人手掌粗大,就是说5斤以下的鱼可以轻松从网眼逃脱。

(张小章 摄)

4

乌苏镇。祖国大陆最东端的一个独特的小镇。

阿荻他们去的时候,只看到3个女人:镇长、来走亲戚的镇长姐姐、一位渔民的妻子。

它几乎不能算一个镇子,曾经的渔民要么都住在船上,要么都进城买房了,只有镇长于秀萍一家还守候着这块土地。

这里居住条件虽然简陋,但江边的静谧和安宁却是让人舒服。之所以让于秀萍来当这个镇长,因为中国近代史里记载着,曾经在200多年前,一位于氏渔民最先踏上这块土地,而这位先行者就是于秀萍的祖先。阿荻与镇长接下来的闲叙更让人心酸。

100多年前,这个镇已经有几百人在此生息,他们捕鱼、喝酒,幸福而安宁。突然有一天夜晚,镇上的人全部消失了。中国近代史记录有这么一场屠杀,与这个镇身边的黑瞎子岛有关。

历史已然远去,只有对岸的抓吉山还惦记着。

(蔡延军 摄)

5

夜没有持续多久,黎明就来临了。阿荻早早来到乌苏镇上,是清晨5时。

朝霞染红了宽阔的江面,衬映江面的还有一个窝棚,这是唯一一户渔民王露凤的家。这个点,丈夫已经下江,她还猫在被窝里。是镇长带阿荻进入她家的,问询完几组数字,他特意问了她丈夫在乌苏里江打鱼每天能够赚多少钱?她没有正面回答。阿荻猜测道:“300元?”她笑而不语。“400元?”一旁的镇长说,最多一天能赚3万多元,那是大马哈鱼上来了,现在一天也不少于三五千。不是说现在乌苏里江没有多少鱼了吗?阿荻问。“鱼是不多,但价高呵!”王露凤这时答话了。

(张小章 摄)

王露凤是吉林人,丈夫是乌苏镇老渔民,一家人非常好客,当禁渔期来临,也是旅游旺季到了,她家做的“它拉卡”是旅游者最喜欢的佳肴。将提前养着的乌苏里江活鲫鱼脊背上的厚肉取下来,切成细丝,用米醋“醉”上,待肉变成白色,去掉醋汁后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调料,味道鲜嫩爽口,特别让南方来的客人赞不绝口。

乌苏镇还有一道风味独特的“祖宗菜”叫刨花鱼,那是冬天将鱼剖腹洗净,放在江边冻硬,吃的时候剥去鱼皮,再用切刨机刨成薄薄的冻肉层,直接蘸盐或者粘酱吃。阿荻叹,这才是乌苏里江的味道。

不过,洞庭湖也有“刨花鱼”。须冷天捕,油炸了吃才味美。可惜,洞庭湖刨花鱼不多了。为何不多呢?聪明的渔民喜欢电鱼嘛。

6

阿荻每下洞庭,爱找渔民聊天。到了乌苏里江,他还是要找渔民、农民。

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抚远市郊鱼拐屯的黄保全。1957年14岁时,他随父母从山东招远“闯关东”过来,之所以选择这里,唯一理由只是抚远离家乡最近。也是啊,真的很近,只有一字之差。

思念故土是三辈子人的梦中料理。以前是父亲带黄保全回故乡。去年,他带孙子回过一趟老家,与故乡的联系除了思念,还有大天鹅、墨脸婆(黑脸琵鹭),只有它们才迁徙去山东。

鸟为食迁徙,人为财忙活。当然,除了财,最丢不下的还是乡愁。

乡愁里边,应该还有大雁的歌声、江豚的笑靥吧……

(蔡延军 摄)

相关链接>>>

江豚,飞向犹太州——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

三千雁叫声声醉——中国民间人士首次出境护鸟记事 (2)

鸿雁传书第二人——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3)

神雕侠侣续传奇——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4)

黑白相映无影手——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5)

短相思兮无穷极——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6)

生死相许双飞客——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7)

教授想挖老鼠洞——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8)

疆域有至雁有碑——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9)

欲去还留北大荒——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0)

只有候鸟无国界——中国鸟人首次出境护鸟记事(11)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