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龙门的第二次突围(下篇)
发布时间:2020-08-03 10:05: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童丹平 龚茶林

龙门的第二次突围(下篇)

——岳阳市云溪区对口帮扶平江县龙门镇福寿村纪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童丹平 龚茶林

在平江县东部,汨水源头,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龙门镇。一说,与龙门相邻的江西境内的土龙山“峰势夭矫如龙”,于是,大家就把龙的进出口处叫作“龙门”。另说,相传宋代张彷在朝为相,功勋卓著,皇帝赐封他的故里为“龙门”,龙门镇的名称便由此沿袭而来。

7月31日,平江县龙门镇福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笃笃笃”几声敲门声之后,来人走进屋内,轻轻放下一些空心菜、辣椒、茄子就走。队员彭献初追出门来,却只看见村民何积良一个背影。

“进来喝杯茶再走,菜还没算钱呢!”彭献初喊道。

“不了,家里还一大堆活要干哩。”何积良回身,“算钱就见外了,自家种的一点小菜,不值钱。左邻右舍送点菜,莫讲客气了!”

早晨,太阳缓缓从东山升起。一团朝霞在天际燃烧,光线渐渐明亮热烈。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木,投进林间,洒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勤劳的山民,甩着响鞭,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赶着羊群上山来。响亮的山歌,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穷在深山有远亲

龙门的东面是江西省修水县,是平江的东大门,省道308线贯穿全境后直通江西。龙门东南与本县原南桥乡接壤,南面与长寿镇相接,西边和木金乡比邻,北部紧靠旅游景区石牛寨,距县城有76公里。

福寿村位于龙门镇东北角,与江西修水县余塅、上杉两个乡镇相邻。由原万春村、福寿村、何仙村三村合并而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站在福寿村的山头,极目远眺,东边的连云山余脉宛如海上波潮,绵绵起伏;西边的汨罗江流水好似游龙,闪耀着粼粼波光。近处,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各色山花星星点点,争奇斗艳。

然而,福寿村风景虽好,“穷”名也是远近皆知。全村486户1986人,耕地面积仅613.5亩,其中水田205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3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2户691人,占比达34.8%。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居住分散,村民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俗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福寿村的人却是穷在深山,也有远亲。

2017年3月,云溪区积极响应岳阳市委、市政府号召,毅然选择了离城区最远的深度贫困村福寿村作为结对帮扶村。

云溪区与福寿村相隔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230公里!

区委常委会议决定,把福寿村作为区里的一个特殊行政村看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

“谁家没有几户穷亲戚呢?我们要把福寿村当成云溪区的亲戚来对待。”区委书记张中于说,“龙门是块红色沃土,走出了那么多的革命先辈。没有他们流血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所以,我们怎么帮他们都不为过!”

在选派云溪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时,区里再三遴选。扶贫工作是“国字一号任务”,不容有半点闪失。扶贫队队长必须要有魄力、有担当、能干事,还得党性观念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作风过硬。

时任云溪区残联理事长卢光明,进入了区委组织部的视野。卢光明,55岁。政治、大局、责任意识非常强;组织、协调能力出众;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为人热情,亲和力强,又是平江人,熟悉情况。就是年纪大了点,不知身体吃不吃得消?

张中于找来卢光明交代任务,同时也说明顾虑。

“没问题!能在退休前为家乡人民服务,我得感谢区里给我这个机会呢!”卢光明没打半句推辞,“再说,都是为人民服务,在哪服务都一样!”

本着同样的遴选原则,陈永志、邓盛斌、彭献初、田新海、邱发光也从云溪区众多干部中脱颖而出。6人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集结完毕。

3月20日,云溪区扶贫工作队进驻福寿村。安顿下来后,队员们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地工作中。6人分成3组,分头到扶贫户家摸底走访,了解致贫原因,倾听他们的诉求,宣传解读政策,结合实际制定脱贫措施。

贫困户罗得成,住在离村部两小时路程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野鸡路通往他家。罗得成80多岁的老父亲,拉着卢光明的手说:“这是近几十年来,第一次有上头来的干部,到我家来呢。”

致富大道通民心

福寿村地广人稀,尽是陡峭、艰险的山路。队员们经常一天累得气喘吁吁,还走访不了几户。

1962年出生的邓盛斌,原任云溪区扶贫办主任,也是一位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他万万没想到,“老江湖”竟然在龙门大山里摔了跤狠的。

那是他刚到福寿村不久,他和队友彭献初及村主任方海清一道去交叉关组的贫苦户程全春家中走访。

“去程全春家,大约要走2个小时的羊肠小道。不过,有一条近路可以抄过去,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方海清说。

两名扶贫队员一听,觉得可以缩短1个小时的路程,可以一试。

所谓的近路,就是直接从山上翻过去,无现成的路可循。上坡下坡,又上坡下坡,3人累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邓盛斌走着走着,恍惚之际,脚底一滑,竟从坡上滑了下去。这一滑,直滑了10多米才停下来。所幸,被树枝阻拦了一下,人没有大碍。他吓得惊魂未定、脸色苍白。其他人也都吓得大惊失色。

“要致富,先修路。”从程全春家回来,这句话就成了邓盛斌的口头禅。

镇上通往福寿村的主路,是一条3米宽、从山顶穿村而过、不到3公里的水泥路。

福寿村的面积近40平方公里,村民出行基本上都是走机耕路,甚至是“野鸡路”。道路沟壑纵横,坑坑洼洼,损坏严重。行人走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辆走过,上下起伏、左右摇摆那是常态;晕车的人大都会吐的一塌糊涂。道路两旁野草、灌木丛生,有些杂草、藤蔓甚至爬到了道路中间。

“一场大雨过去,道路便像个养鱼场。大水洼里养得两尾大鱼,小水洼里可养一窝泥鳅。偶尔有摩托车或小汽车经过,溅起水花几米远。读书娃上学,那是泥一脚、水一脚。”村党支部书记叶福安说,“从山上冲下的泥石,还常常将路堵死。”

4月6日,张中于带领区委、区政府多名班子成员和财政、人社、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到福寿村现场调研。

张中于一进村,不忙着去村部,他先下车访民情。不料,来接他们的人却遭遇了一场意外。因才下过雨,泥路软化,有一段低洼处成了沼泽,车子开不过来。情急之下,司机欲强行通过,结果汽车彻底陷在里面,出不来了。

“云溪区对福寿村的结对帮扶,就从这条路开始!”张中于掷地有声地说。

“主路要修,通往各组的路也要修,我们给福寿村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长久以来,“路难行”就是福寿村民的心头之痛。出山采购极为不便,村里的竹笋、蘑菇等土特产也出不去,村民们苦不堪言。

在张中于积极协调下,平江县发改局、交通运输局快速发力,项目很快进了“笼子”。只花了2个多月时间,路基便拓宽并搞好了。村民们知道扶贫队这是给自己造福来了,非常配合。有些小矛盾,不待扶贫队知晓,村支两委出面就解决了。

如何才能修好一条质量好、又省钱的路?让村民自己修,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龙门镇的年轻人外出赚钱,有的南下,有的北上。南下的,一般从事基建、装修行业。还有的开着挂车,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送到全国各地。北上的,很多是将面粉加工成好吃的辣条,让北方人爱不释手。

福寿村从来就不乏会修路的师傅。修路时,村里统一采购砂石、水泥,请内行的村民施工,并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监督。

“路是修给我们走的,还不从咱口袋里掏一分钱,云溪区扶贫队员就是我们福寿村最亲的人呐!”村里人纷纷扛着工具来“助工”,“我们没钱,但有力气!”

“优质高效办事,精打细算花钱。”卢光明说。预算130万元的修路款,最后一算,只花了90多万元。节约下来的钱,扶贫队又整修了其它的道路。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4年来,云溪区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改善福寿村的交通环境。整修、拉通了毛坪至三合等多处机耕路总计近10公里;完成了何仙、万春、福寿3处村级公路,硬化6.12公里;投资60余万元,对40多处组级道路进行修复。

路修好了,带给福寿村人的方便自不消细说。扶贫队,是真正驻扎进福寿人的心里了。

驻村期间,发生了两个小插曲,让扶贫队员津津乐道——

队员陈永志驾车外出办事,路上不小心撞到了村民钟礼文家的狗。陈永志要给钟礼文赔钱,钟礼文说啥也不要。临了,还硬要送一腿狗肉给扶贫队“打牙祭”。他说:“你们大老远赶来帮我们村脱贫致富,怎么谢你们都不够啊!”

队员田新海的车刮擦了村民的摩托车,扶贫队员们想起城里层出不穷、花样迭出的“碰瓷”,心想,完了,可能要被敲一笔了。谁料,摩托车的主人听闻是扶贫队的车以后,二话没说,一分钱赔偿没要,挥挥手就走了。

寒士安居展欢颜

“余春光离了婚的老婆,又回来了!”福寿村扶贫安置点,邻居们拥到余春光家闹着要吃喜糖。

余春光自己也是喜笑颜开,抓了喜糖要给扶贫队送去。

为什么要给扶贫队送喜糖?“多亏村里结了云溪这门好亲戚,改变了我的生活,老婆才会失而复得呀!”他说。

这,还得从几年前说起,余春光在外务工时和一位贵州妹子结了婚,担心家里的场面“拿不出手”,好几年都不敢带妻子回家。外面花销大,妻子在家带小孩,不能出门挣钱,几张嘴都指着余春光打零工挣钱。

后来,他打算回家发展,带着妻小回到老家。妻子四下一打量,心都凉了半截。几间土坯房,摇摇欲坠,四处裂缝。寒冬腊月,冷风直对着屋里灌。下雨就更惨了,为了接漏,家里的盆桶都派上了用场。家徒四壁,屋里值钱点的物件就是余春光的摩托。

贫贱夫妻百事哀。日子艰难,加上路途遥远艰险,夫妻两人争吵不断,妻子最终丢下3个孩子,走人了。

2018年,余春光家搬进了村上扶贫安置点。75平方米的三居室温馨又舒服,扶贫单位还送家具电器,村部休闲广场就在家门口。老婆见此情景,觉得这日子又有了奔头,2019年年底回家了。

现在的余春光逢人就说:“我这个家,是云溪区党政干部给我圆的!”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搬进龙门镇扶贫安置小区的徐启阶也同样喜悦。

徐启阶是福寿村新屋组贫困户,以打零工、烧炭来维持生计。一家人住在山上,翻过山便到了江西省修水县上杉镇。一家五口住的是土坯房,老父亲年迈体弱,妻子有智力障碍。

他家里有两个读书娃。从他家到山下的泉水小学有4公里路程,到江西的小学是2公里。本着就近入学原则,俩娃只得在江西求学。

山路且长且阻,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徐启阶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小学放学早,他也只得放下事情去接孩子,接送问题便成了他家脱贫路上的“紧箍咒”。

现在的徐启阶家,距离龙门镇中心小学仅仅200多米。他笑着说:“我在家都能听见学校的铃声哩。小孩上学不用再接送,我出门赚钱也自在多了,路程远一点,时间长一点,我都可以去。”

2017年,扶贫工作队入驻时,村里的房子让队员们还记忆犹新。近100户人家住的还是土坯房,有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有的甚至是百年前建的。房子因年载久远,已是千疮百孔。有的房间破败不堪倒掉了;有的断壁残垣、四处漏风;有的屋脚用竹篙、木棍勉强支撑;有的屋顶盖的还是茅草;屋前地坪里杂草丛生。

扶贫队员们落泪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还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

这种房子住下去,迟早会出人命。暴风骤雨的夜里,只怕就倒了。必须落实安居保障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4年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0户384人喜迁新居,其中县城集中安置8户31人,镇集中安置47户160人;村内先后建设了12个集中和分散安置点,共安置65户193人;另建五保之家安置26户28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9户,其中修缮加固2户,单户新建17户。

陇上踏歌人乐业

古人云“安居乐业”,居住条件改善了的福寿人,有了新的“小目标”——脱贫致富。

想要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发展产业也要因地制宜,不能蛮干硬上。福寿村人均仅有0.3亩田地,适合发展以散养牛、羊、蜜蜂、山地鸡养殖为主的产业,积极推进致富能人帮带贫困户。

进村帮扶伊始,张中于就明确对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提出要求:对贫困户帮扶既要输血,更要实现其自身造血功能提升,要把贫困人口的收入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注重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制定产业帮扶措施,要让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在家同样增收创收。

张中于每次到村,都要先到吴湘东家去走访,询问家庭种养殖情况,并先后帮扶生产发展资金近2万元,资助开展种养殖。

现在吴湘东一家不仅脱了贫,住进了崭新的安置房,还养殖了黑山羊、牛、猪和鸡,年养殖收入可达3万元。

区纪委书记吴健思帮扶兜底贫困户鲁仲林,鲁仲林夫妻均年过六旬,唯一儿子早年因病过世,再加上残疾妻子常年患病,鲁仲林产生了严重的厌世情绪。

吴健思多次上门与其促膝谈心,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在了解到鲁仲林有蜜蜂养殖技术,并且希望扩大养殖规模时,当即送去1万元帮其扩大蜂群。当年年底,收获蜂蜜600多斤,家庭年收入超过3万元。

尝到养殖甜头的鲁仲林,将养蜂赚的钱购买了黄牛,一边养蜂一边放牛,2019年家庭收入达到8万元,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年底村里召开“脱贫攻坚年度总结会”时,他还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呢。

如何才能让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想干、敢干、会干,都能在产业发展中早日脱贫、逐步致富呢?

扶贫队反复分析、研究,多方听取意见。他们请来全国人大代表杨莉、省农科院纪雄辉及湖南农大夏志兰等多位专家,来村里会诊献策,确定了走“林下经济”的思路,主攻黑山羊分散养殖、食用菌种植产业。

扶贫队投资18万元新建钢结构羊棚及附属用房260平方米,投入26万元引进“川中”黑山羊141头。并为村民养殖提供种苗,采取致富带头人承包,通过规模养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福寿村林草资源丰富,日夜温差大,环境适宜于食用菌生长。村里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

有70多位贫困户,在基地安排了就业。同时按照扶贫项目协议,收入55%归村里的贫困户,为他们带来收入增长。

有情有义带货王

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上来了,种养殖规模扩大了,但在偏僻的山村,只有把农产品销出去,才能真正实现让贫困户增收脱贫。

比如,养牛的多了,成批的牛肉如何销出去?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张中于化身福寿村销售员,与区内大企业对接,华能岳阳电厂职工一次购买牛肉就达27万元,年消费扶贫总额超5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云溪区党政干部都当起了销售员。

“眼看着种植出来的蘑菇滞销,心里焦急得很,这可是全家人的生活经济来源。”贫困户徐奕高说,“现在好了,蘑菇已经全部卖完!感谢云溪区政府和驻村扶贫队员的帮助……”

春分时节,是菌类植物的生长高峰期,福寿村“鼎丰食用菌扶贫合作社”基地,131名贫困户种植的蘑菇大量上市,供大于求。加之,福寿村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大量蘑菇滞销,贫困户只能“望菇兴叹”。

扶贫队四处联系销售渠道,云溪区全媒体中心获悉蘑菇滞销后,发出了“公益集结号,邀您为扶贫出份力”的召集令。

一石激起千层浪。道仁矶溶剂化工厂、区水利局、云鹰小学等17家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纷纷伸出援手。短短3天时间,就汇集1500多公斤采购需求信息。

纷至沓来的订单,让滞销蘑菇得到“消化”。爱心继续接力,金润德燃气化工有限公司义务安排车辆,区水利局发动志愿者帮忙,解决蘑菇长途运输、大量装卸等问题。福寿村党支部书记叶福安感慨道:“云溪干部群众有大爱,这次爱心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脱贫路上信心满满!”

各区直单位主动对接贫困户,动员单位干部职工购买贫困户的鸡、蜂蜜、黑山羊、茶籽油、食用菌等农产品。

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时,带去的是资金、生活物资;返回时,拖的是帮贫困户代销的农产品。

初步统计,扶贫干部们每年为福寿村代销近100万元的农产品。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巩固了该村脱贫成效。

心田农田同滋润

村民何律民在家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他扬起笑脸说:“现在,我们山里人的生活和城里人是一样的。”

想当初,帮村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时,进展可没修路那么顺畅。

因为,对于还没有走出贫困状态的山民来说,他们从未奢望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上卫生、方便的自来水。他们的真正诉求不是这个。

福寿村山高、路陡、林深,修建蓄水池则需要一块平整的地方。山上不多的一点平地,都被村民种上了农作物。加上,引水管道要从村民的房前、屋后、田边埋管走线,好些村民闹起了意见。

安全饮水明明是为村民谋福祉,一向淳朴的山里人家,怎么就不愿配合呢?扶贫队员感到很困惑。带着问题,他们走进了闹事村民的家。

“在我看来,洗衣、做饭、喝水都用不了多少水,这些我们自己也能解决。田里的灌溉用水才是当务之急。”

2017年6月30日,特大暴雨袭击平江。村里的沟渠大都被冲塌,疏于打理的水渠逐渐干涸,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困扰着村民。这可不是肩挑手提就能解决的。缺水时节,只得用抽水机抽过去。

原来如此!卢光明一拍大腿。

问题传到云溪区,区里经过讨论,决议:追加资金!喝水问题要解决,农田灌溉用水也必须解决。

这一次,村民积极配合,管道经过之处,该移树的移树,该清理的清理。被蓄水池占用了土地的村民,也不再纠缠,还积极投身到安全饮水的工程建设中来了。

2017年至2020年,云溪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了田坪、展新、新联等7处山泉水引水蓄水池。村内相对集中住户全部饮用山泉自来水,分散住户采取补助水管的方式接入山泉水,为全村1200余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难题。

2018年,扶贫队对症下药,筑起水坝,清理沟渠,实在偏远之处就用管道接水,一举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

“扶贫队一来,家庭用水、农田灌溉用水都帮我们彻底解决了!”何律民望着白花花的水,脸上的皱纹绽开了花。

云溪福寿明月情

云溪区委书记张中于在走访贫困户吴湘东家时,与80多岁的吴湘东促膝交谈。当了解到吴老一家5人,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当即从自己口袋掏出1000元交到老人手上,并主动要求,把他作为自己的帮扶联系户。

区长刘正仁来村现场调研,首先走访的也是贫困户。王六明的妻子生病,家里无钱治疗,刘正仁当即拿出3000元钱,让其妻子赶紧去治疗。

区委副书记潘宏军走访贫困户吴雄辉时,了解到吴雄辉等4户人家,孩子读书学费筹集困难。他一边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一边联系爱心企业家为他们每年捐款5000元,连续帮扶三年。

常务副区长胡蝶走访贫困户姜赛兰时,为老人送去御寒棉衣、棉裤、棉鞋和帽子,并亲自为老人穿戴。老人逢人便夸,帮扶干部比儿女还要亲。

区纪委书记吴健思把贫困户鲁仲林当成亲戚走访,逢年过节必定上门看望老人。

贫困户刘正根家苦水直滴,84岁的老父亲年迈力竭,腿脚不好,需人照顾。妻子有精神病,女儿尚未成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又被乳腺癌缠上了。队员彭献初是云溪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知道这病拖不得。便自掏腰包,带着刘正根两口子上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他还联系了云溪区爱心人士和亲友对其女儿进行资助,生活费、学费全包,让其女儿安心学习。

“我这日子呀,现在舒心多了,彭院长是我家的恩人呐。”刘正根说。他搬进扶贫安置房前,彭献初向自家单位求援,帮刘正根装修房子、添置家具电器,还帮他还账。

队员田新海是区司法局派出的干部,其父亲了解到福寿村的贫困现状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先后几次带领全家,来村走访贫困户。

田新海还拉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村里为贫困家庭送衣服、送学习用品。其妻子更是将贫困户家邓有安家两个孩子,接到自家照料一个多月。

卫计局结对帮扶对象张泛新,想养牛但无钱投入,队员邱发光为其自借资金8000元,购回2条黄牛。

全区68家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与福寿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

2017年以来,区财政安排帮扶资金超过800万元,帮扶干部和区直单位直接帮扶贫困户资金超过850万元。

2020年年初,卢光明退线。区乡财局局长刘宏图迅速接棒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组织部头天通知,他第二天就到镇村报到,开展工作。

因为疫情,村里外出务工者不能及时返工。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家也能发家致富呢?刘宏图想到了“庭院经济”。工作队迅速制定出方案。

工作队投入资金40万元,引导他们投资收益快、耗时短,能确保稳定脱贫成效的养殖业和家庭小作坊。

扶贫不扶懒。贫困户得自己先去买来猪牛羊鸡鸭的苗子,工作队再补贴“娘子钱”。根据其品种、规模大小给予2000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确保高质量脱贫。“党和政府那是实实在在好哇!种田种地不用交税,国家还倒给补贴。家里养的牲畜,包销售还奖钱!历史上,哪朝哪代有这种好事?”林应国说。

林应国是革命烈士林道高的孙子,现在通过帮扶与自身努力,已经成功脱贫摘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汨罗江的潺潺流水,在福寿村前缓缓流淌。庄户人家的袅袅炊烟,在村庄上空悠悠飘荡。傍晚时分,散工的人儿,哼着歌,牵着牛,赶着羊,踩着夕阳的余晖,踏上了回家的路……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