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精选专题

>

正文
朋友圈微商“杀熟”模式难持续 卷款跑路者增多
发布时间:2015-08-19 08:36:09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谢 凌

  

    曾几何时,打开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朋友”发布的商品广告,应有尽有,创造了销量神话。但由于门槛低、缺乏监管,微商队伍鱼龙混杂,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等乱象开始浮现。有媒体报道,从今年5月份开始,持续火爆了近一年的微商骤然降温,微商靠朋友圈成交的单渠道销售方式已经不奏效了,目前90%的微商都遇到了业绩下滑的问题,还有一些小品牌倒闭、代理商跑路。

  暴力刷屏缺乏信用

  自从做上某品牌面膜的代理商后,市民沈女士的“微商”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正当她憧憬着大干一番事业时,她赫然发现,从今年4月份开始,月收入从五千元急降到一千元左右。一开始,沈女士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于是,她更加频繁地在朋友圈刷着广告,同时广加好友,可面膜生意依旧没什么起色。此外,更多的好友微信屏蔽了她。市民赵先生对微商有点“咬牙切齿”。今年3月,他加了一个销售工艺品的微信号,在其发布的商品照片里看中了一款工艺品,价格为3000元。赵先生和卖家联系后,约定先付500元订金,待收货后再付清余款,然而订金已汇出两个月,卖家却一直没有消息。当赵先生再用微信联系卖家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删除。

  湖南金鹗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波浪告诉记者,2014年3月15日出台实施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网络交易做了具体规定,其中提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但他坦言,如今绝大多数“微商”虽为网络交易者,却鲜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更多的是熟人间的私下交易,很难受到法律监督和保护。

  市场监管难需慎买慎卖

  面对发展迅猛的网络交易市场,相关制约性法律法规显然与现实脱节了,这也让“微商”市场很难得到有效管理。一位工商管理人员向记者坦言,“‘微商’不像购物网站具有统一平台,买方、卖方都受该平台制约和监管。‘微商’存在于每个人的社交软件和交际圈中,自由度高、流动性大、虚拟性强,很难进行监管。”

  这位人士表示,虽然监管存在困难,但工商部门仍然会积极帮助消费者维权。如果发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微商”,请消费者保留证据并向工商部门举报,工商部门将尽全力对违法行为追根溯源。他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微商”,应到正规店面购买商品,以免上当受骗。

  综合治理才能走向规范

  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有风险,微商的经营模式也存在问题。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整个微商行业大致分为两种模式:B2C模式和C2C模式。B2C模式通过第三方搭建一个微商管理体系,提供完整的分销方案;而C2C模式则是通过品牌商找一级总代理,由一级总代理向下层层发展代理商销售产品。采用C2C发展模式的微商企业,在选定一款产品后,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寻找20至30个总代理,再由各个总代理发展下线,打造销售渠道。袁波浪律师对此表示,这种做法甚至可能演变成传销,大部分货都在渠道,卖出去的很少,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最底层的分销商。

  有统计数据披露,目前中国大约1000万人做微商,年交易流水约650亿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微商主要依靠朋友圈卖东西,不仅长时间的微信刷屏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且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如果一不小心卖出了假货,往往会让朋友之间产生不信任感,进而渐渐变得疏远,最后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市电商协会会长何乐表示,现在微商界的低门槛、代理分销的经营模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使得微商行业进入瓶颈期。他建议,微信平台要做好产品的入门把关,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做好差异化营销,加强品牌化管理和建设,在行业规范下寻求突破点,这也是行业走向规范化的必经之路。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