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热点时评

>

正文
大学生就业 要早“上手”少“失手”
发布时间:2016-11-02 20:58: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慎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自2003年起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量在两万人左右,截至2015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调查了约14万名高校毕业生。基于这些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描述和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调查者提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十个主要特点。(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就业,最关键的一环是被用人单位顺利录用或成功创业。如果失去了这一环节,其它的特点再有优势,都会打折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这十个特点中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直接上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这也佐证了大数据调查的结果。

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差,是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诟病。人力资源专家、江苏百得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姜文锐说:“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经管学院,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很多人资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连一份基本的EXCEL报表都没办法做好。”

不管从大数据调查来看,还是最新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来看,都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呼唤对“手”的教育理性回归,倒逼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

学科齐全却毫无特色优势、升格成功又遭遇生源危机、学生就业但能力薄弱……近年来,就业主力军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向已经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课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相关院校的转型思路和模式。上有顶层设计,下有形势紧追,这都倒逼高校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院校设置、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考试制度等涉及教育改革的诸多重点、难点领域推进突破。因此,要在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上,坚持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这就要求高校应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避免转型成为一刀切、一阵风。

高校还应在突出办学特色上做文章,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之中,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所在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高校也不妨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模式,像美国的大学,在上手能力方面,课堂教学就有一大特色,就是设计很多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合作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时老师还要求项目小组成员互相评分,以了解合作项目进行的真实情况和各团员的贡献、合作精神等。

作为大学生来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机会就在眼前,大学生更应该把课程学活学透,把平台用足用好。在学校指导下,做好个人的就业前景规划。要看到,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就像学游泳,站在岸上学理论,哪怕成绩再好,也不可能真正学会,得把自己“扔下水”,在实践中学。

总之,大学生就业,动手能力要早就位。高校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加以包容和引导,像“校园代理”、“微商”等方式,要引导学生防止人际关系的跑偏,而像“校园贷”这样风险较大的行为,高校更要拿出相应的办法。让学生早“上手”而不“失手”。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