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综合新闻

>

正文
【美丽中国长江行】益阳:一湖清水激活“生态经济”
发布时间:2018-05-16 14:59:12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侯勇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文/图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勇)浩浩洞庭湖,水碧天蓝,莺飞草长。益阳,洞庭湖畔的山水之城,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上,有着独特的注解。

五湖连通、资江岸线生态复绿、优化产业结构、搞活绿色生态农业……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指引下,益阳努力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幅清湖水、绿岸线的图景徐徐展开。

银城益阳,越来越有魅力。

给洞庭湖“排毒”  

还母亲湖芳华

山在张家界,水在南洞庭。

5月15日,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从沅江市区乘车不足20分钟,便来到益阳沅江安澜阁游船码头,瞬间被南洞庭的美景深深吸引——

站在岸边远眺南洞庭湖,只见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湖外有湖、湖内有岛、船影点点、苇草青青、鸥鹭翔集。

“你可能不知道,以前这些地方到处是矮围、围网,非法采砂、非法捕鸟等现象防不胜防。” 南洞庭湿地保护区沅江管理局副局长万献军指着远处说,在益阳,一场围绕洞庭湖生态保护战的行动,正“酿造”着整座城市的幸福感。

放眼整个南洞庭水域,益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犹如利剑出鞘:仅今年1至4月,就共巡护查处矮围、围网反弹、非法采砂、非法捕鸟、违规动土、开沟、非法渔业捕捞、违规放牧、施药、违规种植、收割等各类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56起,恢复杨树、矮围、砂石码头等侵占的湿地面积12.16万亩。

在益阳人心中,一湖秀水半座城,为了治好这湖水,这条江,益阳全力打造了一条12.3公里长的资江两岸风貌带,市民沿江散步,见草见花见绿色,见山见水见自然,十分惬意。

水给了益阳灵气,也时常给当地带来灾害。“以前这里一下雨就涝,不下雨就旱。”益阳沅江琼湖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沅江创新打造“五湖连通”升级版,就是将城区的蓼叶湖、浩江湖等五湖内部连通,并与入洞庭湖的资江、沅江连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宜居功能、生态效益和旅游功能。

水路打通了,水恢复了活性,益阳激活了一方水,舞动了半座城。

芦笋摇身一变成“网红”

“芦苇之乡” 转型中蜕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地处鱼米之乡的益阳,盘踞洞庭湖腹地,适宜于发展生态农业,也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水产、生猪商品生产基地,被誉为鱼米之乡、芦苇之乡。

资源有了,如何将现代农业融入洞庭湖生态保护之中成了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很显然,益阳悟透了其中的道理。

在益阳沅江一家名为“博大天能”的芦笋加工企业,“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记者们,顿时提了十倍的精神。

富硒芦笋面、芦笋固体饮料、芦笋果蔬酵素粉……在这里,一根再平常不过的芦笋,摇身一变,成了年轻吃货们的“网红”。

“芦苇嫩芽在洞庭湖区俗称芦笋,它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有丰富的缮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益阳沅江市相关负责人说,沅江芦苇常年生长面积达45万亩,平均年产芦苇50万吨,作为造纸原料,一度占到全省造纸芦苇的六成以上。

过去几年,由于治污力度的加大和造纸企业的关停,沅江芦苇产业深陷“泥潭”,漫山遍野的芦苇成了废弃之物。

面对生态和经济利益冲突,益阳怎样走出困境,实现华丽变身?当地决定瞄准“芦笋”做文章,变一家一户自采自食为面向市场的规模化生产,拓展芦苇产业的发展空间,向绿色生态食品加工蜕变。

对于芦笋深加工将带来的经济效益,益阳信心满满:力争在未来10年内,“沅江芦笋”综合产值突破100亿。

不止是一根芦笋有绝对实力,益阳还有于示范性、效益性、规模性、生态性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益阳赫山区菱角岔村——智慧农业第一村,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农业物联网,在办公室就能控制鱼塘投食和增氧,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农田地头的耕种情况……

在这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样的“黑科技”比比皆是,集成运用“互联网+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益阳正在通过它们,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形成新的开放开发格局。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