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临湘“四好农村路”织出农民致富“金丝带”
发布时间:2018-11-28 08:43: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明子 金勇

“户籍化”领养 “路长制”考核

临湘“四好农村路”织出农民致富“金丝带”

华声在线11月28日讯(通讯员 张明子 金勇)打草机嗡嗡作响,杂草应声而倒;铁锹上下挥舞,将公路边沟的淤泥疏浚一清……11月27日清晨,临湘市羊楼司镇如斯村民石日明,带着妻子,身着工作服,手持专业工具,精心养护该村300米长的“清和”路段。石日明这对农民护路工“夫妻档”,共领养了全村3.9公里路段,沿线关系到7000名村民的出行,每年还约有9万名慕名前来的游客,正是踏着石日明夫妻细心呵护的村组公路进入该村一个占地800亩的“百果园”采摘观光。

1543366953123208.jpg

农民富不富,先要看道路。临湘市把创建“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财政每年预算1100万元,“以奖代补”各乡镇创建之中的排头兵。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抢抓“通畅通达”、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机遇,奋勇争取国家省市资金2.3亿元,全部整合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该市还利用县乡路网,农村公路路网等项目多渠道融资3.5亿元。建设资金“水池”充盈,该市近三年来顺利建设高标准乡村示范路136条合计758公里,还提质改造主骨架路网600余公里。

该市积极破解农村公路“失养”困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技术、资金、考核等细则,实现了所有农村公路管养制度化、规范化、数据化。为了强化农村公路管理职责,该市建立了“路长制”,市长为总路长,是全市农村公路监管第一责任人;下设乡级路长、村级路长,乡(镇)长、村长分别为辖域内农村公路监管第一责任人。全面推行农村公路“户籍化”领养,按照线路和里程,分别将农村公路养护任务责任分解到乡镇交管站、养护工班和农民工养护队每个人的头上。

1543366988168957.jpg

据统计,全市建立9个乡镇交管站和137个村级农村公路办公室,组建23个养护工班,村组群众自发组建52支农民工护路队,全民养路护路蔚然成风。让养护工“户籍化”领养所负责路段,给这些养护工吃上“放心丸”,该市将交通系统内的164个自筹编转变为财政全额编,为235名农民养护工办理了社保、医保、工伤保险,大力倡导“县道带乡村道养护”模式,充分发挥县道工班技术、设备优势,提高了养护成效。

临湘市不遗余力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在全市主要道路节点,设置限高限宽门362个,购置安装了2套不停车检测设备,全境流动电子抓拍,对超限超载实行“零容忍”,今年来就依法处置“两超”车辆1100多台。该市实行农村公路常态化巡查,规范公路两侧建房交通前置审批,从严查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毁损公路的行为,完善错车道、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1700多处。

目前,临湘市161个村(社区)全部开通客班车,共投入运营客车497台,建设农村客运站9个,招呼站283个,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该市成功摘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四好农村路”如条条“金丝带”,编织出农民致富的七色梦想。依托完善的城乡路网,该市农民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电商联手打造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助推农民致富奔小康。近三年来,临湘茶叶、楠竹、艾草等传统优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25%,年新增农村休闲旅游43万人次。农民人均年增收1600多元。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