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文苑

>

正文
南极梦寻(20)捕鲸站:折戟沉沙铁已销
发布时间:2019-03-07 12:22: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3月5日,记者登陆南极洲的“欺骗岛”,看到100多年前的捕鲸站遗址,几度想起杜牧咏赤壁的诗句来。不过,得将“未”改“已”才更恰当。百年风霜打过,铁铸的捕鲸船、鲸鱼油罐,都已锈蚀、零落,沦为火山岩砂上的沉渣……

一.

“欺骗岛”,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上,是由黑色火山岩形成的小岛,据说是南极洲的活火山之一。

“欺骗岛”是如何得名的?话说20世纪初的某日,南极海域大雾弥漫,几个捕鱼人偶然发现雾中有个岛;可海水一涨,这个岛又倏忽不见了。所以,他们后来给它安上了“欺骗岛”的名字。

“欺骗岛”是一个马蹄形的岛屿,腹地辽阔。从海上瞭望,可以看到3栋房子、一大片油罐。不用介绍就知道,这又是一个欧美人废弃的捕鲸站。

二.

果然。登陆时,探险队副队长科林跟大家说,这是一个捕鲸站遗址,是1912年挪威人建的。遗址上的任何东西包括鲸鱼骨头,都不能碰;现在岛上基本被海豹占领,雄性成年海豹居多,不要靠近它们,以免被误伤。

沿着海岸线东行。宽广的海滩寸草不生,满地是暗褐色砂砾。砂砾之上,若隐若现的小冰溪涓涓流淌,挟带着黑色的细砂缓缓前移。

10步之内,便是木屋。20步、30步之内,还是木屋。确切地说,是木屋的屋顶,有些七零八落。木屋的主体框架早已被砂砾埋葬。

还有不少木船,镶嵌在沙滩里。只露出苍白的船舷,宛如绘制在黑砂上的油画。

此刻,你完全看不出木屋、木船原来的模样。

海豹躺在捕鲸人的遗迹上呼呼大睡。

三.

看,鲸鱼骨!被抛弃的鲸鱼骨!

一块,两块,三块,四块……多得数不过来。

有的像大贝壳,有的像小山包,有的像古树根,有的像悬崖峭壁。它们全被捕鲸人抛弃在沙滩上,被砂砾掩埋着。100年了,风吹雨打,骨骼渗白,宛如化石。

这等场面,不忍目视。

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一个捕鲸站,便是一个血腥的屠宰场。一个捕鲸基地,约有10-20万头鲸鱼在这里被屠杀,生产出上千万桶鲸鱼油。

据说,在它最鼎盛的时期,有四五百个工人在这里干活,还饲养着大量牲畜,有的工人还携妻带子在这里生活。

随着植物油的大量生产,鲸鱼油的需求大大降低,加之这个地区可能已无鲸可捕,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捕鲸站才结束它血腥的使命。

来的路上,我们偶尔看到鲸鱼喷水,但它们从来不现尊容。

万物有灵,鲸鱼们也知道吸取惨痛教训、远离凶猛人类。

四.

回头往西海岸走。

一眼可以看穿,这里曾是大型炼油厂,是精加工区。满眼是连片的先进机械和油罐。都是铁制品。有的竖立,有的斜躺,但大都被泥沙埋了半截。

沙滩上,也有数道清溪,裹着泥沙缓缓流向大海,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

因岁月的淘洗,炼油厂的设备都已锈迹斑斑,有不少部位锈蚀坏了,大眼瞪小眼。地上堆满了蚀坏的铁皮、铁屑。附近,散落不少船舶的零部件,一片狼藉。

有两个木制的工房,里面还摆着完好的现代化机器,只是颜色显得暗淡。

最西边的山坡上有一幢硕大的厂房,纯钢筋架构,墙体井然有序钉着一层铁皮,所以暂时未被风雨和泥石流击倒。

忽然发现,海边一堆乱石上,倒竖着一条铁船。严格说来,只剩半个船头。船身几乎已经锈蚀殆尽,仿佛一块秦砖汉瓦。

在黑色的火山岩长年累月的堆积中,车间、设备、住房仿佛都成了沙滩上的昙花。

偌大的沙滩,让人想起什么叫“沧海桑田”。

海豹和金图企鹅重返故园,或怡然自得地看海听潮;或旁若无人地谈情说爱。看着自己重新占领的土地,它们感慨几何?

相信若干年后,这个捕鲸站和炼油厂将彻底被泥沙所掩埋。只有等待考古学家来考证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五.

从南乔治亚岛航行到南极半岛,我们已经看到了3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捕鲸站。

南极地区共有多少捕鲸站,不得而知。倘若费时悉心考察,也许能写一部欧美捕鲸史。

构成海岛主体的的山峰、雪原和冰川,本为洪荒之地。然而,捕鲸站遗址却让壮美的南极表情复杂。

对于海洋生命而言,锈迹斑斑的锅炉、油罐,无疑是一种难言之殇。鲸鱼就这样消失在眼前这些破铜烂铁中,巨大的金属容器里,似乎还传出“海洋之王”临终前的哀鸣。

在工业革命史上,欧美是先行者;在南极探险史上,欧美也是先行者。但,在一个个捕鲸站,科学与愚昧,无缝对接;文明与野蛮,交织共生。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幼稚的,不时会犯错误;对大自然,总是少了些尊重与顺应的成分,多了些挑战和征服的比重。

在环保史上,欧美人走的是一条先破坏、后修复的弯路。

如何避免重蹈欧美人的环保覆辙?颇值得人类共同反思。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