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2020-07-15 11:03: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金舟 陈雪梅

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记岳阳市云溪区姜畈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刘三景

“尽快到局长办公室报到,有重要任务安排。”2015年9月,正在乡下检查农户小沼气能源项目的刘三景接到局办公室的电话,带着一身汗水,他满腹狐疑地来到局长办公室。

局长对他说:“区里准备抽调一批干部到村里去搞精准扶贫,你在农业系统工作多年,行事稳重又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局里想派你去,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当时的刘三景只知道建整扶贫,但那是扶贫办的业务,精准扶贫还只是在新闻里听过,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在他看来,扶贫是去给村里老百姓办实事的,所以,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刘三景来到了路口镇姜畈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他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四年,四年后,他成了云溪区40多名驻村扶贫干部中“驻村最久、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经验最多”的一员,他也从村干部和群众口中的“刘主任”、“刘干部”变成了“刘爹”、“三爹”。这四年里,他像老黄牛一样,在姜畈村精准扶贫的路上默默地耕耘,期待扶贫成功的那一天。

靠谱不摆谱

进村的第一天,刘三景见到了自己的队长——一个还不到三十岁,嘴上无毛的“楞头小伙”,问起来,这个队长竟然跟自己的儿子是同年的。

但他并没有因为队长的年轻而甩资历,摆老谱,而是尽心尽力完成队长安排的各项工作:白天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贫困户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定规划、商对策,谋长远,晚上回来,就忙着清理手册、档案及各种扶贫资料,得空了还要组织帮扶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联系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1594781993853670.jpg

刘三景在打理工作队的菜园子。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负责工作队的生活保障。2018年,姜畈村搬进了新村部,周边人烟稀少,加之不愿意麻烦农户,工作队决定自己解决伙食,他们买来锅碗瓢盆,利用村部三楼闲置的厕所作了厨房,而做饭的任务就落在了刘三景的头上。为了保证大家吃上新鲜蔬菜,刘三景利用空闲时间在村部后面开了一小块荒地,种上应季的蔬菜。

敢于直面担当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刚到姜畈村,精准识别贫困户对于扶贫工作队来说,是首件大事。

1594782117908298.jpg

刘三景走访贫困户方金生。

通过走访,刘三景和队长发现村里的扶贫名单并不精准,他们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入户核实,对88户扶贫户进行逐个清理,剔除了69户,另外新增了39户。

被剔除的有的是村干部的亲戚,有的是村里的老党员、老退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他们有的开着好车,有的住着好房,有的还有家人吃着公家粮,只因为“跟村里关系近,好说话”才被纳了进来。不少被剔除户心生不满,甚至背后骂娘,村干部也在一旁说好话,这令参加工作不久的扶贫队长有点招架不住。

但扶贫政策不是用来送人情的,刘三景就站了出来,借助政策,讲道理,摆政策,说事实,跟他们争个明明白白,辩个清清楚楚。2017年,随着扶贫政策的逐渐完善和对农户情况的深入了解,扶贫工作队又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了第二次清理,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和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

心系贫困群众

在扶贫路上,走访得越多,刘三景对贫困村民的牵挂也就越深。

在藕塘组,贫困户陈炎生一家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一个智力低下的儿子,一个半边肢体残疾的儿媳,还有一个十二三岁正在读小学的孙女,一家人都是蓬头垢面,家里的五间平房一半是民政援建的砖房,另一半则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一家人靠着五亩水田、几分菜地和微薄的低保金过日子。

刘三景也是农民出身,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大集体,经历过文革,见证了改革开放,务过农,当过兵,复员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对贫困生活有较深的体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云溪区经济还较发达,他没想到像陈炎生这样的贫困户,在姜畈村还有四十多户,他们或疾病缠身,或自幼残疾,或身无长技,收入微薄却要供养一家老小,或因为青壮劳力去世只留下老弱相依。

为了保证帮扶质量不下降,刘三景主动认领了两户对子户。为了帮助对子户和其他贫困户,他在各单位来回奔跑,教育、民政、住建、卫计、人社、农业以及各后盾帮扶单位和乡镇部门,甚至市、区、镇的不少医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2016年,村里有十多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当时仅每户的危房改造审批表上就有九个单位要盖章,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办好危房改造手续和争取帮扶资金,他和队长花了半个月时间跑遍了区、镇的十几个单位和部门,半个月里,他们在小小的云溪区竟然跑出了近千公里的路程。

1594782065909896.jpg

刘三景与合作社一道为贫困户陈炎生送上免费虾苗。

在他们的帮助下,陈炎生一家的生活也大幅改善:门前的路通了,半边土坯房已经建成新砖房,一家人纳入低保兜底,孩子每学期都有助学补助,每月都有生活补助,还有企业提供结对帮扶,家里除了种田,还养了鸡、羊和小龙虾,虽然收入还没达到脱贫标准,但“两不愁三保障”已经实现了。2018年,刘三景结对的2户对子户已经有1户顺利脱贫,另外1户也纳入了兜底保障。

舍小家为大家

驻村不久,刘三景的儿媳即将临盆了,一家人商量好一起到长沙去陪护,一起见证孙儿的出生。

2016年2月,孙儿终于要出生了,可是因为当时正是年前迎检关键期,刘三景对家人爽约了。由于儿子儿媳工作忙,自己需要驻村帮扶,照顾孙儿的任务大都落在身体不好的老伴头上。刘三景只能尽量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多在家带一带孙儿、陪一陪老伴。

驻村四年,他舍了小家,也赢得了大家,四年里,他与贫困户们心交心、情换情,倾听他们的辛酸苦楚,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信赖的人。有的农户看到工作队在村里生活不便,就送来菜,送来米,想方设法提供便利。

四年的时间里,姜畈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显著提高,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全村水、电、路、桥、通讯全部畅通,村集体收入大幅提升,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2017年,姜畈村终于成功摘帽,但是还有贫困户没有全部脱贫。扶贫也并没有结束,刘三景选择了继续驻守,他依旧像老黄牛一样,在扶贫的路上埋头耕耘,等待着真正收获成功的那一天。

(陈雪梅 通讯员 吴金舟)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