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岳阳要闻

>

正文
【“潮”洞庭长江出发】好鹬飞向洞庭去
发布时间:2020-11-13 12:00: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亚平 张为

11月12日,志愿者在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湿地拍摄的反嘴鹬。它们也是洞庭湖的常客。李剑志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张为

11月12日,来自湘、鄂、赣、粤、京、辽等地的环保卫士,抵达东亚鸟道的咽喉——河北乐亭县大清河盐场。这里不但是洞庭湖越冬候鸟的“加油站”,还拥有一艘属于候鸟的“诺亚方舟”。

照例是清晨6时出征。志愿者获悉,有600多只白鹤迁到大清河。为何前几年白鹤很少在此停留,今年却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鸟类专家周海翔教授很想实地探个究竟,他和辽宁摄影家王敏等去了湿地,足足观察了一整天。

湖南志愿者周自然、李剑志等则孜孜不倦地在滨海“潮间带”搜寻鹬的身影。周自然称,这里有50多种鹬,大都会南飞,成千上万的反嘴鹬会飞到洞庭湖,在君山区壕河形成“鸟浪”。

“那种嘴巴向上弯的就是反嘴鹬。它觅食时,弯嘴巴在水中左右摆动。”周自然提醒记者。

“反嘴鹬有独特的生存之道。”周自然说,“它的幼鸟一出生就会走路,能在泥沙地里行走如飞,一旦遇到危险,鹬父母就发出‘句句’的警告,宝宝会就地卧倒,一动不动,装死。鹬父母则做出夸张的动作,引开天敌的注意力,在不远处假装受伤。”

志愿者们来到大清河候鸟救助站。“跟着大雁去迁徙”活动在这里设立了6号护鸟碑,站长田志伟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土专家”。2004年,他在大清河盐场工作时,偶然救下13只中毒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从此开始了对鸟类的研究与保护。

2010年,田志伟承包了35亩地,建起候鸟救助站,开挖池塘,注入淡水,种植水草,使候鸟有吃有喝。“虽然小,但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田志伟对自己这片候鸟乐园颇为自豪。他估算,近10年来,已收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0多只、二级保护动物1000多只,其中不乏丹顶鹤、白鹤、白琵鹭、苍鹰等,自去自来的候鸟不计其数。

“从这里过境的候鸟有398种,越冬的有59种,停留繁殖的有28种。90%的鸻鹬迁徙都会经过这里。”田志伟欣慰地说。

在这里,大伙看到很多天鹅、大雁、东方白鹳、野鸭、鸻鹬等,都是周边群众送来的“伤兵”。其中,有一只叫“卓玛”的斑头雁和它的后代。

斑头雁生活在高寒地区,在唐山出现,属于迷鸟。田志伟收治后,曾驱车2400公里把“卓玛”送到青海湖。虽因检疫的问题未能成功放飞,但整个过程充满艰辛和人文美。后来,“卓玛”在救助站跟一只家鹅自由恋爱,至今已成功繁育四代,其乐融融。

田志伟打开窝棚,呼唤“卓玛”。“卓玛”一家前呼后拥,随他漫步。田志伟驻足,它们也停下;田志伟小跑,它们竟飞起来抢到田志伟的前面去。

“跟鸟打交道,只要用心就行。你对它好,它对你更亲。”田志伟望着这些收养的“子女”,满怀深情。

“洞庭湖候鸟在这里不会受委屈,请大家放心。”田志伟特意说起自己成功救助的迁徙反嘴鹬,以及为反嘴鹬做人工孵化成功的经历,“我这里一次孵化了85只反嘴鹬放飞,其中两只在放飞3年后,还在香港被观察到。”

“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王相辉问。

“希望多带几个徒弟。”田志伟指了指身后的东方白鹳,“它们能活四五十年呢。我要是不在,它们也要活下去。”

相关专题:“潮”洞庭长江出发——2020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