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城陵矶新港区

>

正文
李建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2-07-08 09:09: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建华

围绕产业升级 厚植人才沃土

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李建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人才不“掉链子”,产业才不会被“卡脖子”。近年来,城陵矶新港区创新思路,着力培育人才与产业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实现创新人才高度集聚、产业资本充分涌流、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目前,管委会机关干部职工中,硕士占36%,35岁以下占65%;园区企业人才总量逾1.5万人,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突破600人,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3个,高新技术企业64家。

一、坚持党管人才,打造聚才兴才“新高地”

正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与人才“第一资源”的关系,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高地”。“静待花开”保持战略定力。在人才引进上,始终保持“宁缺毋滥”的决心,我区“四海揽才”招聘90%岗位要求985/211高校或硕士以上学历。在项目引进上,保持“静待花开”的耐心,如以韩杰才院士领衔的哈工大研究院,现已汇聚高级人才30余人(博士6人),申报专利172项,孵化出10家高新企业、4家规上企业,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精准滴灌”供给政策支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人才需求,党工委研究出台“人才新政二十条”“惠企十条”等精准支持政策。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成立洞庭天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帮助解决用工问题。针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课题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针对资金密集型企业,通过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供应链服务等提供金融支持。“揭榜挂帅”激活一池春水。创新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探索“谁有本事谁揭榜”的揭榜挂帅制,将税收、GDP、外贸额、标箱量等任务逐一分解,所有干部职工“点对点”联系企业,让各类人才聚集在经济发展一线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二、坚持六链融合,构筑育才用才“生态圈”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六链融合”,全面构筑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和蓬勃向上的人才生态。推进“人才+产业”融合。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如中南工业智能项目,技术团队近40人(硕士占比35%)均为“80”后,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上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又如际华3517与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院士团队合作,橡胶制品技术世界领先,未来将整合全国橡胶业务在新港区成立橡胶工业总公司,总部经济效益明显。推进“人才+平台”融合。以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和国有企业投融资平台为桥梁纽带,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如中创空天项目,依托中南大学钟掘院士技术团队,集聚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公司总经理黄诚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现有266人,本科以上占比55%,企业全部投产后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成为我省人才技术与政府投资平台融合发展的典范。推进“人才+高校”融合。建立政府、企业与高校共育共享机制,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建港口经济研究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实习基地,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自贸区现代产业学院,根据产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订单式”培养人才,让“学校建在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三、坚持服务为先,优化重才留才“好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区坚持以环境留人和服务拴心并行,打造近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承载力。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打造芭蕉湖、白杨湖生态公园,引进一批星级酒店、购物广场、名优学校,建成人才公寓、员工宿舍6000套,并提供“低价租赁、先租后买、租金抵房款”等政策,让人才在园区安居乐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每年举办“园区企业文化节”,丰富企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党建联盟,实现人才抱团发展;建设一批“红色阵地”,依靠党群服务中心培训优秀红色管家110名;定期举办“开放崛起大讲堂”,实现企业人才智力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向心力。出台《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行优秀“店小二”服务,每月召开“企业吐槽会”,主动解决企业和人才诉求,强化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各方面保障,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推动人才发展与新港区使命担当同频共振,全力打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向往之城。

(作者系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