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高龄”小区“逆生长”,为“60+”打造幸福生活!
2023-08-21 16:02:23     来源:岳阳日报    

20年前,在岳阳街上提起南湖广场西面的巴陵石化家属区,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好小区,有暖气!”时光荏苒,2019年10月,巴陵石化公司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到街道,巴陵石化家属区“摇身一变”为南湖社区。

“社区年轻人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具有鲜明的老龄化社区特征。”被紧急抽调过来的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萍一调查,吓了一跳:60岁以上居民占比36%,离退休党员有327人,“退休的厅级干部就有9位,被从央企放到地方街道管,大家都有失落感。”

如今,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南湖社区成了南湖新区老人服务工作做得最好的社区,“70后”李萍被爹爹娭毑们亲切称为“丫头书记”。

近日,岳阳日报社“走转改”全媒体采访团深入南湖社区,探访“老”社区焕发出“新”活力的奥秘。

image.png

“三件大小事”换来“居民称心”

“社区转型之初,确实很不容易。”回忆当初,李萍仍然感慨万千。如何把转型工作融进去,打消疑虑,赢得居民的配合与信任,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第一个大难题。

“我们首先想的就是要把大家的心聚拢起来。”李萍说。她和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各楼栋的基本情况,硬是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把社区底子摸透,厚积薄发“打了第一炮”。

根据“社”情,社区连干“三件大事”:大力进行小区旧改;建设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18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家门口“零距离服务”的目标;筹建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将文化、书法、舞蹈、京剧融入其中,在文体设施上全力打造康养医养硬件。

根据居民需求,社区做好“三件小事”:对独居、空巢、残疾等老年对象家庭的水、电、气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与维修;社区志愿者全年累计服务老年人群体385人次,解决老年人群体困难、诉求问题285个,真正做到了“一个也没少”;以楼栋为基础将老年人群体全部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实现了社区平台人员对老年人群体需求动态实时掌握与及时处置。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舒适了,社区的干部操心了。”这一切,南湖社区的居民们都看在眼里,渐渐被感动,真心佩服这位“丫头书记”。

“三栋小楼”带来“老人舒心”

image.png

今年3月,南湖社区里的耆德园康养服务中心开始试营业。院长周琴是一名“90后”,虽然年轻,但却非常专业,说起康养中心和老人们来,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我们康养中心共有3栋楼,包括老人生活居住医养一体的‘康养楼’、数字赋能与文化艺术活动一体的‘信息楼’及为社区老人提供营养餐食的‘悦享餐厅’。”周琴说,康养中心为老人提供住养、康复、保健、休闲、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营造以健康、绿色、文化、智慧为一体的温暖社区,实现了“互联网+”的社区智慧化养老模式,同时也为社区其他老人提供上门医养服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院子。

今年“五一”期间入住的84岁老人闫奶奶,是巴陵石化的退休职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住进来后,发现康养中心不仅环境好,服务更是细致入微。闫奶奶夸奖道:“这些小姑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像自己的亲孙女,我只负责开心就够了!”

为解决社区老人就餐问题,耆德园还配备了符合老人体质需求的绿色、清油、品质食堂。“这个共享食堂解决了我们很多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让我们既吃得饱,也吃得放心。”一名社区老人说。

“三种红色”点亮“社区爱心”

image.png

党旗红。今年76岁的张爹张业松,是一位拥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南湖社区第一批“粉丝”,虽已年长,仍情系社区,利用小区监委会主任和小区居民代表双重身份,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张爹常说:“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给予的,有需要出力的地方,我们老党员就应该站出来,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责任。”

志愿红。在南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有一面墙写着“时光银行”,下面挂着的“时光”储蓄单记录了社区志愿服务者的“余额”排行榜。“在小区做了志愿服务,就会积分到我们的时光银行,积分可以来服务中心兑换一些生活物资。”李萍笑道:“但是许多志愿者都不使用积分,他们更多的是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看见自己的名字在排行榜上就充满了成就感。”

夕阳红。社区筹建了南湖拾光志愿者协会,依托“时光银行”“同心超市”服务平台,将志愿服务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数据指标。在创新性工作机制之下,社区有意愿、有能力、有需求的“两老”群体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发挥着他们“夕阳红”的余热。

如今,成功转型的南湖社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和谐幸福,居民们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归属感。不久前,南湖社区荣获“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湖南省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社区、2022年度湖南省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