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绘春色 良田保粮安——岳阳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农增收致富
2025-03-31 20:29: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智慧

通讯员 陈智慧

春分时节,洞庭湖畔的广袤田野上,机械的轰鸣声与泥土的芬芳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3月27日,在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望君洲村的施工现场,5台挖掘机挥舞铁臂,推土机将田埂碾得平整如砥,新修的硬化渠道如银带般蜿蜒延伸,将原本零散的田块连成一片。

“春耕在即,这片高标准农田将在10天内完工。原来的1900余亩地能‘长’出几十亩新田!”村支书王林海站在田埂上,指着沟渠感慨,“过去杂草堵水,灌溉靠天,现在渠通水畅,种田再不用愁!”

钱粮湖镇分路口社区的437亩高标准农田已披上新装。社区书记肖必军正带着村民巡田,脚下的机耕道宽阔平坦,田垄笔直如线。“改造前这里全是山丘,378亩地被抛荒了一半。如今小田变大田,拖拉机开得进,秧苗插得齐,租金从每亩200元涨到500元,乡亲们抢着种!”他的笑声里透着自豪。

这些变化,正是岳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春耕、守护粮仓的生动缩影。

平整土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彭正阳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给命根子‘强筋壮骨’。”君山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主任熊滔介绍,2024年全区投资5430万元推进1.9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系统升级等工程,让低产田变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沃土。在良心堡镇,新修的20.63公里沟渠和44.03公里田间道路,彻底解决了“农机下田难、水流不到头”的顽疾;分路口社区通过削丘填洼,耕地面积净增59亩,双季稻种植覆盖率从30%跃升至90%。

俗话说,田好一半谷,地好一半福。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普通农田建为高标准农田后,亩均节水、节肥、节药率在10%以上,粮食产能平均能够提高10%,亩均节本增效在300元左右。

在岳阳楼区西塘镇三桥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正挥舞铁臂平整土地,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灌溉渠道的收尾作业;在岳阳县,2025年投融资创新项目4.367万亩已完成35%,

超长期国债项目5.5万亩正在推进设计招标2019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4.68万亩、改造提升32.73万亩,其中投融资创新面积达30万亩,吸引社会资本超4.5亿元。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措施被编入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操作手册》组织实施实例,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汨罗市投融资创新“小田改大田”工作在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并在全国推介;华容县、汨罗市、临湘市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我们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为标准,确保每一亩农田都成为丰收的底气。”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垦科科长陈远贵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不仅是产量提升,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分路口社区的肖必军告诉笔者,土地流转后,合作社统一耕作,无人机飞防、高速插秧机等设备利用率提高30%,亩均成本下降200元。“年轻人返乡包地的多了,今年应该还会增加家庭农场!”

“农田‘高标准’激活了‘地、技、人’全要素,让农民有钱赚、粮食有保障、乡村有活力。”放眼全市,高标准改造后的惠民实例比比皆是。岳阳县长湖乡白羊村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打造样板田,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临湘市坦渡镇联合村的示范片,成为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的观摩点,华容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发展稻虾共作,亩均效益翻番……

陈远贵表示,近年来,在项目规范管理、管护模式创新、财政亩均投资提升等多方共同带动下,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不断提升,覆盖面更广,受惠农户更多,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根基。

春潮涌动处,耕耘正当时。从岳阳楼区的机械轰鸣到君山区的连片稻田,从岳阳县的快速推进到汨罗市的创新模式,岳阳市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笔,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