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
2020-02-21 10:45: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静

刘静

今年春季开学时间一再延迟,教育部门也严禁开展各类线下聚集性教学活动、培训活动。换个角度来看,当下也是一个反思的窗口期:纵观此次疫情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多少折射出了教育领域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灾难教育仍然缺位。此前真正深入开展灾难教育的学校不多,人们最初面对灾难时的恐慌情绪和措手不及,凸显出开展灾难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生命教育没有深入人心。疫情初期人们没有足够警醒和高度重视,敲响了生命教育的警钟。生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情感,不仅要教授生存技巧,更要有助于提升生命品质;科学教育任重道远。“不聚集、不聚会”等三令五申,仍然有许多人当成耳边风;抢购“双黄连”,不少人交了“智商税”,反映了全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的教育准备不足、应急不够。

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成绩、分数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启迪人们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打好人生的底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与本真。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对信念教育、灾难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等给予更多关注与强调。我们的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巧的同时,要为培育大爱情怀、家国担当、英雄精神、善良品质等倾注更多时间与精力。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我们要扭转以升学和分数为导向的教学现状,大力培养国家、民族、社会需要的人。科学家、“白衣战士”等勇敢逆行、不畏生死、不计报酬,表现出了崇高的大爱精神、担当精神,这些榜样力量、优秀事迹、感人素材,不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生动教材么;他们的高尚品质、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不正是需要教育培养的么?

我们要引发学生关于如何认识灾难的思考,教育学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把疫情作为深刻的教材和课堂,在灾难中开展教育:既了解灾难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也要知道个体面对灾难时应有的措施和方法,知晓自己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在安全度过灾难与承担一己责任之间达到平衡。

惟有如此,我们才会在灾难中成长,而不是在灾难中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