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信息要“先辨真伪,再论是非”
2021-02-02 09:23: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万丽君

万丽君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近期本土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的态势,让人们心中的弦再次绷紧,新冠疫苗接种开放网站预约、凭社保卡可领疫情补贴等新发谣言也随之而来。去年的疫情防控中,从气溶胶传播的讨论到双黄连抢购风,舆情几度反转,提醒“吃瓜群众”需要在熙熙攘攘的网络围观中保持理性。

不只是有关于疫情的谣言,近年来的舆论反转事件不少,甚至有秒打脸的情况出现。从“罗冠军被诬陷强奸”,到“鲍某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等案件,都经历了舆论的“反转”。回溯相关舆情发酵与扩散的过程,各种基于想象的推理、基于立场的判定和基于情绪的讨伐喷薄而出,甚至借助网络实施人身攻击。这些例子证明,一旦公共理性的底线失守,难免会冲击到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舆论场里,从来都是各种意见并存。不同观点的呈现和交锋,代表着大众对公共事务讨论的意愿上升。毋庸置疑,舆论监督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转换管理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但是在不断“证伪”和“求真”的动态过程中,唯有理性客观的参与和表达,方有利于事实的进一步理清、监督的推进、制度的完善和治理的提升。

日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湖南“22岁女子乘网约车后失联”消息,得益于警方的权威通报、平台方的及时回应以及网友们的客观理性,舆情很快趋于平息。在公众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之时,网络被寄寓着太多的社会期待。人人都可以是“记录者”,也都可以是“评论员”,更需要大家秉持客观之心,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保持理性。同时,也意味着行政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提高权威信息的发布效率,让真实信息努力“跑”在小道消息乃至虚假信息前面。

哲学家康德说,判断力是联结知识与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桥梁。众声喧哗的时代,拥有理性客观的判断力,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期待多次的舆情反转,能引起人们更多的理性思考,让舆论场保持兼听则明的包容,为基于科学和事实的理性表达留下更多空间。先辨真伪,再论是非,对于引发争议的舆论事件,网友们先别急着站队,给还原真相多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