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招来产业
产业引领发展
发展托起民生
——赴长三角地区调研的几点思考
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 李建华
千帆竞进,百舸争流,壮阔长江自城陵矶顺流而下,东流入海孕育而成的长三角地区,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7月24日至26日,市委书记曹普华亲自带队考察长三角地区,历时3天连访苏浙两省四市,探寻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秘诀。一路上,我们看招商项目、访产业园区、进工厂车间、下基层社区、会域外乡友、促重大签约,硕果累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同时,通过此次考察调研,我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建设、民生实事、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明显差距。长三角地区为什么行?新港区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应该如何依靠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如何对标打造不输苏州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我跟随着市委书记曹普华的脚步一路边走边看,并思索追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产业破局——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长三角地区之所以强,核心在于产业强,关键在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深扎根、枝繁叶茂,已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样本”。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抓产业“破局”,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新港区十多年产业项目建设的实践来看,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抓产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不能再像从前“捡到篮子都是菜”“一股脑”地大规模开发建设,未来要更多地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生态上变革发力。一是要质量变革,持续推动优势产业能级跃升。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推动强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依托龙头企业精准招商,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此次长三角之行成功签约汇川项目二期、攀华二期及物流园项目、小米汉图打印机二期以及汇川配套产业园项目,3家“老搭档”的再投资,正是新港区大力实施“产业能级跃升工程”的生动实践,与长三角地区企业合作广度和深度的持续拓展。如汇川项目,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将年产1150万台伺服电机及400万套零部件,年产值达360亿元、税收10亿元,岳阳将成为全球最大伺服电机生产基地,与华容县合作共同打造的汇川配套产业园,将成为湖南自贸联动区正式批复之后,自贸联动合作的典型案例;如攀华项目,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有效拉动GDP与全口径税收增量,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薄板钢材生产基地,有力推动新港区加快建成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链。下一步,新港区将加快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持续突出以存量引增量,让更多“老树发新芽”,奋力实现市委书记曹普华提出的“企业在新港区项目做了一期做二期、做了二期做三期”的目标。二是要效率变革,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蝶变”。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势所趋。省委书记沈晓明调研新港区时强调“企业要立足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此次长三角地区调研的首站,便来到了紫光集团新华三未来工厂智能制造车间,新华三未来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令我们无比震撼。市委书记曹普华在此次调研时指出“数字化既是发展的新变量,也是转型的新蓝海。”新港区将持续推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园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园区数字化转型上做示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入更多类似中南智能等数字技术企业,为区内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在已建成的新金宝、中创空天等企业数字车间、智能生产线基础上,进一步对标“新华三未来工厂”打造一批港区“数字化工厂”标杆项目,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现代化、高端化。三是要动力变革,以资本运作撬动向战略新兴产业赛道加快转换。纵观整个长三角地区,新产业、新赛道蔚然成景,如江苏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浙江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承载区,成为其凝聚发展新动能的“蓄能池”。新港区将持续学习发扬长三角地区“投行思维”先进理念,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承接好长三角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以基金投资引入更多体量大、带动强、链条全、业态新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今年重点抓好紫光ICT,返投晶振、晶圆等4大优质项目半导体科技园建设,星湖瑞盈年产10GWH锂电池、存储封测确保实现今年开工、今年投产,加快推动总投资51.5亿元的韩国OSTech年产1200万片液晶显示项目签约落地。未来,依托规模50亿元的兴湘并购基金、50亿元的沪岳智能产业基金、10亿元的自贸片区新兴产业基金和2.5亿元的招商产业基金等组成的百亿级基金体系,以资本运作撬动向战略新兴产业赛道加快转换,为新港区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奋力实现未来“换道领跑、弯道超车”。
二、民生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群众,开辟了浙江农村美丽蝶变、奔赴共富的康庄大道。此次考察的绍兴市柯桥区鉴湖里、上虞区晋生村正是“千万工程”的典型代表。城陵矶新港区作为经济功能区,不直接参与“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等民生工作,但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刻领会市委书记曹普华提出的“建设人民共富省域副中心城市”内在要求,始终把发展共享、人民共富作为“拼产业”“拼经济”的终极目标。一是抓好发展就是最大民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从逻辑上来看,只有稳就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收入增加群众才有信心、敢消费。新港区实体经济企业众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当前国家“提信心、促消费、扩内需 ”大方针下,我们抓好园区经济发展、抓好产业就是抓好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新港区将提高站位、全局思考、系统谋划,切实把稳实体经济和稳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项目投产运营,加强企业帮扶,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让更多岳阳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赚钱、在家门口消费”。二是产城融合打造品质民生。此次考察的绍兴市柯桥区鉴湖里、上虞区晋生村“景村融合”发展模式令我们眼前一亮。新港区作为产城融合示范区,将进一步增强融合发展理念,打造港区特色“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我们将持续加大民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提升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以“精细管城”理念,不断优化园区环境,提升宜居水平;加快推动EOD、新金宝商业体等建成运营,启动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域开展“港区企业文化节”,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和群众“主人翁”意识,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有尊严、有品质的民生。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集聚、精神充盈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提高园区聚集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三是科学治理兜住底线民生。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地方+园区”协同共治模式为园区基层治理上了“双保险”。长期以来,新港区与云溪区、岳阳楼区精诚合作科学研究解决征地拆迁、信访维稳、住房保障等社会事务,已累计征地3.6万亩,高标准建设安置房55万方,妥善安置居民1.5万人,2千多名失地农民从“田间地头”走进了“现代工厂”,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下一步,我们继续发挥两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两区服务工作部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沟通协调与矛盾解决机制。“数字+智能”赋能为园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脑”。我们将对标杭州市翠苑一区社区,将凌泊湖安置小区作为新港区首个创新基层治理试点区域,通过与地方党员互派、群团共建、信息互通、数字赋能等措施,加大软硬件投入,力争将凌泊湖安置小区打造为全省、全国“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治理的典型样板;对标“城市大脑”数字杭州项目,充分挖掘利用好“智慧港区”数字系统,全面打通行政综合管理系统、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智慧城管”等平台,推动真正实现“一屏看全区”“一屏管园区”,让数字化、智慧化服务能力直达园区末梢。
三、服务至上——打造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7月21日,苏州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3》,被誉为“苏州营商环境6.0版”。市委书记曹普华在考察时指出“岳阳的经济生态、营商环境只有‘两季’,企业家来了就是‘旺季’,不来就是‘淡季’。”新港区将坚持“服务至上”工作理念,真正把企业家当一家人,把企业的事当家事,让企业家在岳阳宾至如归。一是要站位全局服务。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早就由资源优势驱动逐渐向环境优势驱动转变。服务应该是长期可持续的,服务项目引进、落地、生产、投产达产全过程全周期。我们将持续树牢“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服务理念,继续推行重大项目“一对一”工作服务专班和副科以上干部企业联点责任制。既抓硬件配套,也抓软件提级,加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让“要素等企业”而不是“企业等要素”,把招商引资的高昂热情延伸到项目开工、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决不能签约时热热闹闹、推进中冷冷清清、运营后不闻不问。二是要主动出击服务。对比在此次考察了解的情况,我们在服务企业中也存在企业不找主动服务不够、对中小企业服务欠缺的问题,相比于攀华、易亲等落地前后“火热”,汇川等项目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力,包括企业自己还承担了一些政府应该做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树牢“门打开随时可见,有需求随时可找,有意见随时可提,有问题随时解决”的开放服务理念,真正把企业作为“顶梁柱”、奉为“座上宾”,结合现在创新开展的“我为企业找市场”等行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更加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主动服务长效机制,真正解决企业各种发展难题。三是要更加专业服务。我们在与区内外企业打交道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专业水准决定着企业项目是否落地以及快慢、好坏程度。由于我们对一些产业特别是高精尖未来产业认识不足,“门外汉”角色导致了一些可能投资不大,但有顶尖技术、成效需要一定时间检验的未来项目流失,错失了发展先机。我们现在最主要是要提高对各类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洞察能力,提升整个产业链条专业化水平。我们的服务除了“普惠”的全部落实,更要“精准滴灌”,项目引进需要要素保障的、项目落地需要产业基金的、扩大生产需要全方位金融支撑的、市场开拓需要我们“走南闯北”的,精准施策、各个击破。让专业的干部做专业的事,进一步打造更加专业的干部队伍,做成全省最专业的一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