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回春 “岳”变“岳”绿——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四周年纪实
2022-04-29 15:55: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秦郁欣

秦郁欣

立长江、看洞庭,两带绿绦夹碧水,鱼逐豚跃鸟争先。一派清波粼粼、生机勃勃之貌。

岳阳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洞庭湖50%以上水域面积和1500多平方公里东洞庭湖湿地。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等地考察,嘱咐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嘱托殷殷犹耳畔,江湖瑟瑟换新天。

四年来,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定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江湖”之变。

工业区蝶变生态园

云溪,是个极具“反差感”的存在——拥有诗意的名字,却是长江边上的工业重地。

巴陵石化、长岭炼化等央企在此聚首,全区石化产业及其关联企业251家,2022年石化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打造了岳阳乃至湖南的工业重阵。

密集且粗犷的石化规模,让云溪生态一度不堪重负。沿107国道行驶的司机朋友过去常说,闻到窗外的臭气,就知道到了云溪路段。

云溪痛定思痛,下定决心“重新安排云溪河山”。近年来,该区实施“少买新衣多治病”“不欠新账还旧账”“宁可短痛不长痛”等战略,脚踏实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云溪关闭拆除6个码头11个泊位,关停渡口、停建或提质码头3个;完成14处排污(渍)口整治销号和3289亩岸线复绿;关停整改环境问题企业29家。

同时,绿色发展的门槛被高高立起。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定位,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保预审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一脚踩死”。

政府引导,企业也积极作为。对标中国石化绿色基层创建标准,巴陵石化已有4批次、27套装置获评“绿色装置”,占应创建装置近六成,超额完成计划,促推清洁生产。公司被湖南省水利厅评为2021年度省级节水型企业。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做大生产总量的同时,新鲜水总取量同比下降300多万吨,生产污水经末端治理后稳定达标排放。总投资208.63亿元的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是切实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项目主体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6套装置开始设备安装,冲刺年底交接目标。

1651217293353490.jpg

▲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 张娟玲摄

工业区蝶变生态园。“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闻不到异味,看不见污水和黑烟,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绿色+科技’巴陵石化扑面而来!”4月22日,参加巴陵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的群众,在“零距离”探访巴陵石化现场后有感而发。

“以前沿江到处是砂石厂、砖瓦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环境大变样,每天早上我都和老伴到江边散步锻炼。”对于云溪区陆城镇白泥湖村村民罗晓明来说,近几年云溪生态环境的变化,每天都是新模样。

云溪逐渐剥离“反差”,美如其名。

在离云溪不远处的城陵矶港,一座长470米、宽110米、高46.5米的 “胶囊”形散货仓库映入眼帘,给这个历史悠久的老港口平添几分现代科技感。

“胶囊”形散货仓库是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的主体工程,总投资4.1亿元。仓库内,两条运货皮带横贯其中,两边都可以堆积和装卸货物,全封闭的结构让煤炭、铁矿石等货物免受日晒雨淋,也避免了扬尘、洒漏对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窥斑见豹,岳阳在生态与工业和谐共存上下足了功夫。

砂石码头重生江豚乐园

1651217337925591.jpg

▲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原华龙码头) 李亚妮摄

人间四月,走进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只见候鸟翩翩、江豚跃舞,一望无际的芦苇“绿海”随风荡漾,与一江碧水相得益彰。

谁能想到,今朝江豚乐园五年前却是喧嚣的砂石码头。

这里是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附近江湾是行洪道,也是江豚活动区。因航运通畅、水流缓和,天然适合当作码头。

“江豚湾”以前叫华龙码头,占有江滩面积300亩,是专门为沿线的高速公路、跨江大桥供应建筑材料的混凝土搅拌场。高高耸立的砂石传送带,轰隆的作业声严重打扰了这里的宁静。

是继续轰隆,发挥码头“掘金”优势?还是回归自然,归还江豚平静家园?2017年,君山力排万难做出选择,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生态修复行动。

2017年7月,君山区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华龙码头等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并进行高质量复绿,生态修复3.3万平方米,昔日大堤又重现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华龙码头后,更加坚定了君山生态复绿的信心。转瞬四年,君山早已将殷殷嘱托变为生动实践——

全面完成欧美黑杨清理三年行动8744亩等任务,完成19万平方米长江岸线复绿造林工作,种植防浪、护堤林2100亩……精心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4月24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守护好一江碧水”专题新闻发布会,“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岳阳答卷成绩亮眼——

2021年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冬季候鸟数量刷新历史纪录,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频繁现身,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130多头和220多头。

1651218633476633.jpg

▲“热闹”又“平静”的洞庭湖面 张娟玲摄

丢掉“铁饭碗” 捧起“金饭碗”

收、拉、捆……周界武麻利地整理晾晒好了的渔网,今年55岁的他在洞庭湖讨了43年的生活,这一连串动作他闭着眼都能完成。

这一次,他不是要出船捕鱼,而是要整理这些“老伙计”,开一个渔民驿站。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捕退捕,生活在东洞庭湖区域的岳阳县居民周界武带着他的“老伙计”们一起“洗脚上岸”了。

“捕鱼是铁饭碗,绿水青山才是金饭碗,当然是要金饭碗啊!”跟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上岸后,周界武发挥河道熟、渔情熟的优势,加入了护渔队,负责东洞庭湖岳阳县段的禁捕巡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由捕鱼人变身护鱼人。

“我自己有了工作,但看到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渔民兄弟为找工作犯愁。”“建一个驿站”的想法在周界武心里萌生。

2021年10月,在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资助下,麻塘渔民驿站成立。渔民驿站展示退捕以前渔民使用过的渔具、生活用品以及生产、生活时的照片,让渔民有个情感寄托的同时,引导他们办养殖合作社,做稻虾混养。还积极为渔民就业牵线搭桥,迄今为止,已有10余名渔民通过驿站的“传、帮、带”,走上了新岗位。

1651217454406078.jpg

▲临湘江南油菜花海 陈仕林摄

端起了“金饭碗”,不少“靠江吃江”的群众还吃起了生态饭、旅游饭。

今年3月8日,临湘市江南油菜花节率先启动,由此拉开今年岳阳市乡村旅游季的序幕。不少当地农民变身为旅游从业人员,呈现出“一朵菜花千人忙”的喜人景象。仅今年就接待赏花游客10万余人,综合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

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地处长江滨江冲积平原,依托母亲河的慷慨馈赠,长江村曾多年稳居该市集体经济第一强村位置。为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村主动放弃每年130万元的承包费,将万亩长江芦苇沙洲恢复成天然湿地,长江村支柱产业迅速坍塌,集体经济一夜“失血”归零。油菜花节期间成千上万的自驾游客,不仅带火了农家餐饮和土特产品的销售,也给村集体带来“额外”收入,村里的停车场每年都有5万多元的收入,一度“失血”的集体经济正逐步恢复“造血功能”。

清风起江湖,所到换人间。巴陵的春天,一年胜比一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