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小满时。中国人喜欢小满,林语堂说: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中国人完美的人生态度,都在一个“小”字。初夏的小美好,日常的小满足,人生的小得到,都是握在手心里稳稳当当的幸福。
小得盈满,就是岳阳张谷英村。
幕阜山下,张谷英村,是洞庭湖遥望的一缕人间烟火。与故宫同龄的张谷英村将一方土地纳为命理,族人们恪守着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祖训,将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过得自在悠闲,600年来一如既往,活出了另外一种美满。
枕山,环水,面屏……张谷英村隐匿在这样一片山水中,逍遥如“隐士”。横亘湘鄂赣,周回五百里 " 的幕阜山脉,逶迤西延至张谷英时,已临近尾声。可它意犹未尽,在镇子的东南面伸出一大片海拔 600 米以下的山体,数百个青翠的山头连绵起伏,幻化出一片山水秘境——四周海拔五六百米的山峦绵延,中间则是一个方圆十多里的小盆地,张谷英稳稳落在这个神奇的小盆地里。
日子如流水,慢慢过,不疾不徐。张谷英人,枕山而眠,依水为生。灵动的渭溪从龙形山尾部穿山而出,绕村东去,一片古民居浑然天成。张谷英的子孙们伴着渭溪生长,大屋从明朝嘉靖修到清朝嘉庆,从当大门修到王家塅再扩建到大新屋。在 51000 平方米的土地上,1732 间房屋无缝连接,27 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渭溪旁的张谷英村,幽深小巷,寂寂青苔,记录着属于张谷英的荣耀和历史。62 条大小巷道串起 658 户人家,小巷伸开,如神经游走在大屋的骨骼间,组成封闭又自由的空间。天光漏下,各色窗棂上的雕花投影到天井、堂屋、厢房,泼洒出张氏族人的诗意生活。
晨曦的第一缕炊烟从渭溪开始。人们担水、浆洗,木槌轻敲石板的节奏越过开合的石库门,涌进巷道。“吱呀……”此起彼伏的开门声响起起,整个村庄苏醒了。
渭溪数百年如一日,就算大雨滂沱,它也不缓不急,冲刷着畔溪长廊的基石,磨平了河边洗衣、挑水的垫脚石,也塑造着张谷英村人的性格。流水滔滔不绝,性格代代相传,就连张谷英村人们对豆腐的痴爱也未曾改变。
在张谷英村,不吃一席豆腐宴,就无法与它心气相通。张谷英的豆腐,用的是渭溪的水。小满节气,井水丰盈,张谷英第22代孙张锦,从渭溪河畔的长寿井挑水打豆腐。选豆、泡豆、磨浆、过滤、烧浆、石膏点浆、豆腐成型。这门祖传的手艺,他已炉火纯青。待石头轧干豆腐水分,掀开围布,徒手给豆腐翻个面,他的拿手好戏开场。张锦在正方形的嫩豆腐上用刀划出横斜的平行线,一块块豆腐呈小三角形弹出。锅中菜油翻滚,豆腐下锅瞬间鼓胀,张锦用漏勺一压一抖,豆腐发出脆响,鼓鼓囊囊像一座座小山,油豆腐炸成,出锅。
滤出的豆渣也放入热锅炒熟,撒入酒曲,压实成型,发酵后切成长方形薄片、晒干,制成霉豆渣。豆腐,在张锦手中变出各色花样,豆浆煮鱼、油豆腐烧肉、清炒鲜豆渣、神仙汤 …… 一桌豆腐宴就成了。
山水勾勒出张谷英的风骨,巷道则连接着张谷英的温情。张锦将炸好的油豆腐端出,沿着长长的巷道,挨家挨户送给邻里一起分享。
豆腐性格随和,遇到什么食材,就吸收什么滋味。张谷英,这个以祖先名字命名的村庄,如一块豆腐,随遇而安地繁衍生息,终成一片美好家园。
中国人最理想的生活态度,是小满。在张谷英村,小得,即安,一切都是刚刚好。
文字 伍婷婷 视频图片 金林 视频剪辑 孙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