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休完产假的黄珍返回城北学校任教,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戴眼镜的她相貌清秀,温文尔雅,极具亲和力,办公室同事称她为珍珍老师。
(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珍珍老师。)
开学报到第一天,黄珍在食堂旁边认识了小振同学(化名)。小振有点与众不同,他满头大汗,裸露着胸膛,趴在栏杆上,黄珍问他为什么不进教室,他一声不吭。
当晚,黄珍就联系了小振妈妈,得知小振五岁时被检查出身患儿童孤独症。开学没几天,就有校值日生来投诉,说小振在食堂门口、体育室、舞蹈室随地小便。任课老师也来反映,说他总是无故扰乱课堂秩序。
黄珍把小振请到办公室,小振一脸无辜,好像所有事情跟他毫无关系。经历过几次惊心动魄的课堂突发事件后,黄珍自己也变得惶恐不安,忧心忡忡,内心的纠结与迷茫无法言说。她不知道如何把这个班带下去,感觉度日如年。
正当黄珍决定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请求,让小振休学或去特教学校学习时,有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那天放学,小振妈妈来接孩子,黄珍向她反映小振的不良记录。一向隐忍的小振妈妈动怒了,指着孩子厉声训斥:“你究竟要我怎么样?老师包容你,爸爸妈妈包容你,同学包容你,大家都忍着你,让着你,而你还是这么不听话,你究竟要我怎样?”谁知话音刚落,小振就扑向妈妈,又扯又打。泪流满面的妈妈绝望地嘶吼:“打吧,你就打死我吧!打死我谁会管你!”说完便失声痛哭起来,委屈和无奈之情令闻者心酸。
黄珍恻隐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她想:父母又能怎样呢?他们痛苦而无奈。“这是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不该逃避的!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真心接纳他。”她坚定了决心,把看管和教育小振当作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消除其他家长的顾虑,黄珍不厌其烦,和家委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深入细致的交流。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予黄珍莫大的鼓舞。班上同学和一年级老师也对小振关爱有加,让他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温暖。
为了帮小振创造更好的环境,黄珍在班上规定:不得在教室大声喧哗和追逐打闹,必须保持教室安静;如遇到小振情绪发作,不得围观起哄,要立即报告老师。随着对小振的深入了解,她也找到了一些应对的方法。当小振抱着头,嘴里发出“呼呼”的声音时,黄珍知道要发作了,便用手摸摸他的头,温和地说:“没事,我不是说你呢。”当小振纠缠其他同学时,黄珍千方百计引开他的注意力,风波瞬间烟消云散。
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但通过家校一年的努力,小振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对噪音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增强,有时还能接受批评的声音,在室外转悠的时间少了,喜欢看漫画和写作业,懂得关心人,能听从劝告,对黄珍十分信任和依赖。看到小振的转变,黄珍无比欣慰。
有一天放学,小振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对黄珍说:“我有翅膀,带你飞。”黄珍心头一震,问他:“飞去哪?为什么要飞?”他说:“要下雨,回家!”“多么单纯的孩子啊!虽然他生病了,可还是懂得别人对他的好。”那一刻,黄珍含着泪笑了……
尽管如此,小振的未来仍不容乐观。有一次黄珍跟小振妈妈聊天,问她为什么不再生一个孩子。小振妈妈说:“如果生了,就没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振了。我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小振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黄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是所有的耕耘都有收获,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这可能是一场无望的守候。不求结果,无问西东,就让我们再次携手,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开吧!”黄珍目光坚毅地和小振妈妈约定。
(通讯员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