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

问政岳阳

>

正文
坚持三个结合 携手共建小康
发布时间:2017-06-02 16:38:34   来源: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作者:徐继兴

坚持三个结合 携手共建小康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系岳阳市政务中心主任 徐继兴

(2017年6月)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在党中央的集结号角下,各级党委、政府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精准施策,锁定目标不松劲,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广大扶贫干部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毅然奋战在扶贫一线。为实现我们党对全国13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似涓涓细流渗入中华大地肌体的每一个细胞,用真心护佑羸弱者前行,用温暖点燃贫困者梦想,携手共奔小康、共建美好。

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有实力打赢这场攻坚战。“蜀道难”的艰辛在所难免,“上甘岭”的困境在所难免,“扶不起”的疲惫感也在所难免。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厉行、实际工作,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三个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拨除贫根、走出贫困,实现小康。

一、扶贫要与扶志气相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仍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群众产生三种不良思想:1.要防止以贫为荣的落后思想。当前,部分群众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有的想成贫困户,找熟人、托关系希望评上;有的成了贫困户,等着扶持政策,不劳而活。贫困的原因有多种,但要真正清除贫困,势必也要预防不以“贫”为耻的贫困心理。如果形成人人争当贫困户的大环境,贫困必将成为一种不知为耻的文化负担,压弯中华民族“人穷志不短”的精神脊梁,培育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无庸之人,导致急速堕落的循环贫困。2.要防止坐享其成的懒汉思想。一些贫困群众两眼向上,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着政策帮扶、等着上门送小康;一些贫困群众贪图安逸,认为既富不了,也饿不死,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都不想,日子得过且过,既不能自力更生,也不想勤劳致富。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这是特殊的历史文化劣根,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病根。因此,扶贫必先扶志,否则永远扶不起来。3.要防止转嫁责任的推诿思想。一些贫困户把精准扶贫、限期脱贫当成扶贫单位、扶贫干部的事,把责任推给政府,转嫁给扶贫干部、村干部。有的甚至通过将父母户口分离,为爹娘争取个贫困户,把赡养义务推卸给政府。同时,一些帮扶干部为如期完成帮扶任务,急于求成,不惜越俎代庖、包办代劳,多干活,快脱贫,也助长了责任推诿。思想贫困的成因比较复杂,绝非一次冲锋就能解决,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耐力和定力,与贫困群众一道,更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底气、不甘落后的骨气、追逐梦想的勇气,下定决心,立志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二、扶贫要与扶制度相结合。建立严格健全的扶贫工作制度,是规范扶贫工作的执行准则,是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

1.要建立规范扶贫的保障制度。从扶贫确认,到脱贫退出;从扶贫规划,到具体实施;从连片开发,到分类扶持;从项目安排,到资金使用;从基层党建,到村民自治;从产业帮扶,到兜底保障;从村民评议,到村务公开;从责任落实,到督查考核,都要迅速建立健全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以全方位规范严格约束制度,保障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2.要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制度。以户为单位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笔者认为除孤寡残病难以脱贫、天灾人祸致使返贫、子女上学经济困难这三种情形外,其余均可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按照目前农村劳动力零工工资每天100元以上计算,一个五口之家,一名劳力不需离开当地、不需任何成本,只要劳动半年,即可让全家脱贫。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兜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应考虑通过利益触动,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制度,激发扶贫对象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坐不住,干起来。

3.要建立产业帮扶的配套制度。纵观全国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大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生态资源(如湖南的凤凰、古丈、炎陵、平江等),最适合发展民俗游、生态游,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发展,带动“造血”能力提升。与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相比,产业帮扶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更为长效,更加稳健,至关重要,但也更难操作。因此,在产业聚焦、产业引入、产业组织等方面,建立严密的配套制度也变得十分重要。

三、扶贫要与扶智力相结合。小富靠勤劳、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精准扶贫工作要靠文化引领、培训引路、产业引导。

1.靠文化引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抓文化引领,要树立正确的、向上的文化理念,扶贫工作亦是如此。如果扶贫干部身近心不近,到贫困户家只是“看一下、问一下、填一下”,思想贫困的疙瘩就难以解开。因此,扶贫干部要力戒表面功夫、纸面文章,狠下“绣花”功夫,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以更多耐心、更多关心,真正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正确的价值观传下去,把贫困群众“以贫为荣、坐享其成、转嫁责任”的思想改过来。

2.靠培训引路。目前,农村现状是年轻力壮者普遍在外务工,年老体弱者普遍守家种田,种养殖业多以自食为主,传统种养技术、手工工艺、文化遗产等,有的缺乏传承,有的日渐衰退,有的已经失传。因此,加强种养殖业和传统工艺等方面的业务学习,加强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的专业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勤劳作、善持家的新型农民,利用好在家留守的这支“3860”部队,利用好丰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我们做好限期脱贫工作及脱贫后不返贫的一门必修课。

3.靠产业引导。如何实现农户对接产业、产业对接政府、政府对接企业、企业对接市场,关键仍在供给侧改革,建立市场化、契约化、规范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电商业、旅游业多业态协同发展机制。政府要主动对接企业,实施“万企帮万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企业、吸纳就业、金融扶贫等政策,让企业变基地、产权变股权、农民变员工。围绕脱贫致富,不断提升发展产业与贫困户的关联度,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使贫困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存在感,更具幸福感。

带着脱贫攻坚的使命,带着全面小康的期盼,坚持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干部主力、群众主角,我们一定能协力走出贫困、走向美好,携手叩响2020年全面小康的大门。


岳阳要闻

综合新闻

文明机关

法治聚焦